兔别称和雅称
宋代陆佃在《埤雅·释兽》作了回答:“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谓之兔。兔,吐也。”古代,科学不发达,认为仔兔是从兔的唇裂中吐出来的,显然是一大谬误。不过,陆佃是解释兔之所以称为“兔”的第一人,算是对文字学和动物学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兔在古代,还有“明视”的雅称。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属兔,有人便称兔为“卯畜”。至于民间“缺鼻”、“三瓣嘴”等兔的别称,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战国策·齐策三》里,齐王打算讨伐魏国,淳于髡进谏,讲了个故事:天下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子卢,天下最狡猾的兔子叫东郭逡,这俩是死对头。韩子卢追击东郭逡,一个前面玩命逃,一个后面拼命追。结果狗没撵上兔子,两个家伙都累死了,让遇上的农夫白捡了便宜。淳于髡总结说,齐伐魏,就像狗逐兔,小心让秦楚捡漏。
这个寓言有点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淳于髡赋予兔子一个十分有趣的雅号,东郭逡。东郭是复姓,跟中山狼讲仁义道德的东郭先生就是这姓。逡是徘徊的样子,现代汉语里还有个词叫逡巡。东郭逡这个名字把兔子的狡猾刻画得出神入化。
除了东郭逡,兔子还有许多别称雅号。说起来奇怪,现代人对兔子的印象是萌和可爱,而古人的第一印象却是狡猾。许多兔子的别称就与此相关。有个著名成语叫狡兔三窟,也出自《战国策》。古文里的狡兔还有个“孪生兄弟”郊菟,这应该是通假字。不过,菟字有点不一般,楚人称虎为於菟,《辞海》:“於菟,虎的别称”。把狡兔称郊菟,可能是古人故意把兔子跟猛虎扯一起吧。
有趣的兔别名还有下面几条。
扑朔。《木兰诗》有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有说是指雄兔脚毛蓬松;另说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后以扑朔作兔的代称。从扑朔还衍生出扑握、朴握、朴渥等。
毛颖。准确地说,毛颖是指兔毫笔。《西游记》里的玉兔精就藏在天竺国的毛颖山三处兔穴里。
菊道人。出自《清异录》,说寺僧诵《华严》大典,有紫兔驯伏不去,随僧坐起,听经坐禅。紫兔惟餐菊花,饮清泉,僧呼其为菊道人。
鹓扶。传说后羿捕得一异兔,途中又丢了,晚上后羿梦到一人自称鹓扶君,发誓要报复,果然逢蒙杀了后羿。
兔的形象很有特点,由此而诞生了许多别名。兔的鼻子十分有趣,于是兔的别名决鼻、缺鼻、六鼻就横空出世;兔嘴也十分别致,三瓣嘴就成了其代名词;兔耳很长,《封神演义》里有个兔仙就唤作长耳定光仙;兔子眼神犀利,《礼记》中称之为明视。
古代神话里月宫有只玉兔,兔就此跟月亮缔下不解之缘。于是,月兔、月德、月精指代兔子。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