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兔别称和雅称

     宋代陆佃在《埤雅·释兽》作了回答:“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谓之兔。兔,吐也。”古代,科学不发达,认为仔兔是从兔的唇裂中吐出来的,显然是一大谬误。不过,陆佃是解释兔之所以称为“兔”的第一人,算是对文字学和动物学的一个小小的贡献。

     兔在古代,还有“明视”的雅称。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属兔,有人便称兔为“卯畜”。至于民间“缺鼻”、“三瓣嘴”等兔的别称,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战国策·齐策三》里,齐王打算讨伐魏国,淳于髡进谏,讲了个故事:天下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子卢,天下最狡猾的兔子叫东郭逡,这俩是死对头。韩子卢追击东郭逡,一个前面玩命逃,一个后面拼命追。结果狗没撵上兔子,两个家伙都累死了,让遇上的农夫白捡了便宜。淳于髡总结说,齐伐魏,就像狗逐兔,小心让秦楚捡漏。
  这个寓言有点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淳于髡赋予兔子一个十分有趣的雅号,东郭逡。东郭是复姓,跟中山狼讲仁义道德的东郭先生就是这姓。逡是徘徊的样子,现代汉语里还有个词叫逡巡。东郭逡这个名字把兔子的狡猾刻画得出神入化。

  除了东郭逡,兔子还有许多别称雅号。说起来奇怪,现代人对兔子的印象是萌和可爱,而古人的第一印象却是狡猾。许多兔子的别称就与此相关。有个著名成语叫狡兔三窟,也出自《战国策》。古文里的狡兔还有个“孪生兄弟”郊菟,这应该是通假字。不过,菟字有点不一般,楚人称虎为於菟,《辞海》:“於菟,虎的别称”。把狡兔称郊菟,可能是古人故意把兔子跟猛虎扯一起吧。

  有趣的兔别名还有下面几条。

  扑朔。《木兰诗》有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有说是指雄兔脚毛蓬松;另说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后以扑朔作兔的代称。从扑朔还衍生出扑握、朴握、朴渥等。

  毛颖。准确地说,毛颖是指兔毫笔。《西游记》里的玉兔精就藏在天竺国的毛颖山三处兔穴里。

  菊道人。出自《清异录》,说寺僧诵《华严》大典,有紫兔驯伏不去,随僧坐起,听经坐禅。紫兔惟餐菊花,饮清泉,僧呼其为菊道人。

  鹓扶。传说后羿捕得一异兔,途中又丢了,晚上后羿梦到一人自称鹓扶君,发誓要报复,果然逢蒙杀了后羿。

  兔的形象很有特点,由此而诞生了许多别名。兔的鼻子十分有趣,于是兔的别名决鼻、缺鼻、六鼻就横空出世;兔嘴也十分别致,三瓣嘴就成了其代名词;兔耳很长,《封神演义》里有个兔仙就唤作长耳定光仙;兔子眼神犀利,《礼记》中称之为明视。

  古代神话里月宫有只玉兔,兔就此跟月亮缔下不解之缘。于是,月兔、月德、月精指代兔子。

 

  
  
相关资料

古代狼的别称和雅称
古人对动物的别称
大熊猫的别称
花的别称雅称大全
毛笔的别称大全
古代对植物别称大全
古代对火的别称和雅称
牛的别称大全
马的别称
莲的别称
有关时间的别称雅称
“同窗”词语的由来
狗的别称和雅称
羊的别称和雅称
洛阳的别称
上海的别称
重庆的别称
表示夫妻的词语
“东道主”词语的由来
古代村子的别称大全
云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皇后的别称
古代十大名曲历史故事
丈夫(老公)的别称雅称
妻子(老婆)的别称雅称
天津的别称
元宵节的别称
古代对夕阳的雅称
古代一些冷门的雅称别称
北京的别称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