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天津的别称

  天津别称不知凡几。津门、津沽、三津、直沽、沽上、沽水、七十二沽、海门等均为今人耳熟能详者。已不常见者犹多,如“卫阳”等。

  上海《申报》1872年创刊时,直隶总督已兼北洋通商大臣且在津设衙。早期《申报》颇重天津新闻采编,常把多条消息凑集一处,求取标题多别致,以为醒目,如“云津春鲤”“津水寒鳞”“津桥远眺”“津海鱼书”“津上杂言”“丁沽墨浪”等。
“析津云影”“析木星光”取义,均与“津”为星次名有关。因《尔雅·释天》载“析木谓之‘津’”。早期《申报》《万国公报》报道天津时偶载“柝津”。“柝津”殊不可解,似为误植。
  “津郡邮筒”“津地续信均显而易见,与津城、津卫、津邑、津镇、津乡、津屯、全津、阖津、全沽、阖沽等异曲同工。
渔阳、杨柳青有时也指天津。如“渔阳雁字”“杨柳青寻秋记”并非蓟州、杨柳青镇琐录,而是访事人(记者或通讯员)在天津的记闻。
重点别称介绍:
沽水
  海河是天津的风景轴线,从市中心蜿蜒流过,全长74公里。海河也称“沽水”。天津现代十景之一的“沽水流霞”,横穿繁华的天津市区,始于三岔口,止于大光明桥。“沽水”亦为天津别称,如现代学者戴愚庵有《沽水旧闻》、侯福志有《沽水旧闻录》等。


海门
  海门,指海河入海处。《津门杂记》记载:“大沽海口,距城百二十里,河流入海处也。两岸壁陡,一域中横,土人谓之海门,又曰拦港。按:潮汐所至,北抵杨村,南抵程官屯,西北至王庆坨,二百余里皆淡水也。盖咸潮抵海门而止,无岔入者,若天设之以限内外,斯亦奇矣。”“海门”是天津别称之一,例如明代诗人李东阳《百沽潮平》的“海门晴雪浸金鳌,百道沽来涌暗涛”;邱浚《舟次直沽简彭彦宝》的“潞河澄澈卫河浑,二水交流下海门”。清代诗人沈一揆《集张氏问津园分赋》的“宛洛分泥栽芍药,海门引水种芙蕖”;董元度《天津杂诗》的“一夜西风鸣蟋蟀,海门容易是惊秋”均有海门一词。另外,明代天津八景有“海门月夜”,天后宫匾额题词为“海门慈筏”。
 
瀛津
  突出天津临近渤海的地理特征,清乾隆皇帝在驻跸天津柳墅行宫时,为之题写匾额,东面牌楼曰“柳墅”,西面牌楼曰“瀛津”。清朝嘉庆年间,天津诗人梅成栋《明费宫人故里歌》云:“青史模糊考未真,人言故里在瀛津;门楣想像今何在?委巷犹标姓氏新。”“瀛津”即天津之别称。
 
津沽
津沽,源于天津七十二沽。天津为九河下梢,号称七十二沽,如塘沽、汉沽、葛沽、咸水沽、丁字沽、大直沽等。其实“七十二”并非确数,只是泛称而已。所谓“津”,就是渡口;所谓“沽”,就是傍水之聚落。天津历史曾名直沽,母亲河——海河古称沽水,可见“津”与“沽”之密不可分。“津沽”并称,顺理成章。


  
  
相关资料

“东道主”词语的由来
古代村子的别称大全
云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皇后的别称
古代十大名曲历史故事
丈夫(老公)的别称雅称
妻子(老婆)的别称雅称
元宵节的别称
古代对夕阳的雅称
古代一些冷门的雅称别称
北京的别称
皇帝的别称
24个语文教材里的词语故事
古代各种花的别名别称
兰花的别称雅称
粽子的别称
牡丹花的别称雅称
古代床的别称雅称
古代对父亲的称呼及雅称
古代鹤的别称
古代鸡的别称雅称
重阳节的别称、俗称
樱花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鼠的别称
古代老虎的别称大全
初一到初七的别称
雪的别称雅称
荷花的别称
冬至的别称
古琴的别称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