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马的别称

  马,草食性家畜。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马与人类关系密切,经训练后成为人类最好的助手,也是人类忠实的朋友。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因此爱马的人多,马的别称在十二生肖中也是最多的。

现代马称谓: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被阉割后,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骁:强壮的马。
駹:面、额白色的黑的马。
骍:赤色的马。
骏马:走得快的好马。
骥:好马。

  除了马这个统称,根据马的体型、年龄、性别等还有以下这些称谓:驹、騋、牡、牝

  1.驹:指小马或少壮的马。见于《诗经》的有四首,《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等。《毛传》的解释为:“五尺以上曰驹”。不过在《陈风•株林》中出现的“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毛传》的解释为:“六尺以下曰驹”。《小雅•皇皇者华》中,“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这里的驹应作“骄”,指六尺高的马,即健壮的马。《小雅•角弓》中,“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这里的驹应该就是指的小马。

  驹之为马,在古代应该是指少壮的马。不过对于驹的现在理解的含义,应该为《说文解字》的解释:“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駣”,也就是小马崽。段注说:“犊为牛子,则驹,马子也”。正是由于《毛传》和《说文》中的解释不通,段玉裁说:“而汉广,株林,皇皇者华于义皆当作骄。乃与毛传说文合。不当作驹。依韵读之则又当作驹。乃入韵。不当作骄。深思其故。盖角弓用字之本义。南有乔木,株林,皇皇者华则皆读者求其韵不得。改骄为驹也。驹未可驾车。故三诗断非用驹本义。”

  2.騋[lái]:指七尺高的马。见于《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毛传》:马七尺以上曰騋。和普通的马相较,这显然是指高大一些的马。这句意思是形容牲畜繁盛,以比喻国家昌盛。那时候以车、马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应该是个通用的标准,如同《孟子》中说的千乘之国、百乘之国。

  3.牡[mǔ]:《说文》的解释是:“畜父也”,一般指公畜。不过,在《诗经》中以统称的公兽含义出现的,只有一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秦风•驷驖》)。

  牡字在《诗经》中可见的共有二十六首,其中十七首应该都是特指的公马。比如“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卫风•硕人》);“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小雅•采薇》)等等。

  其次,牡解释为公牛的有五首,都存在于《雅》、《颂》部分,一般都是言及祭祀时提到的,如“祭以清酒,从以骍牡”(《小雅•信南山》),“白牡骍刚,牺尊将将”(《鲁颂•宓宫》)等等。

  根据上下文,牡还可以解释为下面几种动物:

  公鸡:“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邶风•匏有苦叶》);

  公猪:“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齐风•还》);

  公羊:“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小雅•伐木》)。

  4.牝[pìn]:《说文》:“畜母也”,一般应该指母畜。见于《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在这里应特指母马。

  根据驾车时的位置,还可以称为:骖、服

  5.骖[cān]、服:一般驾车需四匹马,在两旁的称骖马,在中间驾车辕的称服马。不过《说文》的解释是:“骖,驾三马也”。段注进一步解释:“按诗笺曰。骖,两騑也。檀弓注曰。騑马曰骖。葢古者驾四。两服马夹辀在中。左右各一。騑马左右皆可以三数之。故谓之骖。以其整齐如翼言之则谓之騑”。骖见于《诗经》的有四首,有三首是指的车辕两边的马。如“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风•大叔于田》),“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小雅•车攻》),还有一首是指一车三马的,如“载骖载驷,君子所届”(《小雅•采菽》),这里的骖是和驷相对的,驷是指一车驾四马。

  还有更多的一类称谓,是根据马匹皮毛的颜色来区分的,如下:

  6.骊[lí]:指深黑色的马。见于《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濔濔。”等四首。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有八骏,都是以毛色命名的,其中就有“盗骊”。

  7.黄:指黄色的马;见于《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黄”。《说文》:“黄,地之色也”,天地玄黄,即是指天玄而地黄。在《诗经》此句中当时特指黄色的马。
  8.鸨[bǎo]:指杂色的马,或者指有杂毛的黑色的马,《毛传》:“骊马杂毛曰鸨”。见于《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鸨”。鸨本是鸟类的一种,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因此引申指颜色,在此为特指杂色的马。

  9.驖[tiě]:赤黑色的马,“谓黑色带赤色也”。见于《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一车四马,为“驷”。辔指缰绳,中间两服马各一条缰绳,旁边两骖马各两条缰绳,以便控制方向,所以是“六辔”。

  10.骐[qí]:指青黑色的马,《说文》:“马青骊,文如博棊也”。

  11.馵[zhù]:指左后足白色的马,《说文》:“马后左足白也”。

  12.駠[liú]:同“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一般泛指骏马。

  13.騧[guā]:指黑嘴的黄马,《说文》:“黄马黑喙”。

  以上的骐、馵、駠、騧见于《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骐駠是中,騧骊是骖”。

  14.皇:是淡黄色或黄白色的马。

  15.驳:杂色马,或者是淡红色的马,或者红白色的马。《说文》:“马色不纯”。

  以上皇、驳见于《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孔颖达疏:“黄白曰皇,谓马有黄处有白处;则駵白曰驳,谓马色有駵处有白处”。

  16.騵[yuán]:是赤毛白腹的马。见于《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

  17.骆:指黑鬃的白马。《说文》:“马白色黑鬛尾也”。见于《诗经》的有四首,《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啴啴骆马”、“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小雅•裳裳者华》:“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18.骃[yīn]: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见于《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19.駽[xuān]:青黑色的马,也即铁青色的马。《说文》:“青骊马,谓深黑色而带青色也”。见于《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除了上述散见于各篇之中关于马的称谓外,在《诗经》中,还有一篇专门咏马的诗《鲁颂•駉》,这也是最早的咏马诗。全诗如下: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20.駉[jiōng]:即是指壮马或良马肥壮的样子。此篇中出现多个关于马的称谓,都是依据皮毛颜色来称呼的,除了之前谈到过的,还有:

  21.驈[yù]:身体黑色,大腿间为白色的马。

  22.骓[zhuī]:苍白杂毛的马,也有说是纯红色的马。《说文》段注:“苍白杂毛曰骓。苍者,青之近黑者也。白毛与苍毛相闲而生,是为青马。虽深于青白杂毛之騘,未黑也。若黑毛与苍毛相闲而生,则几深黑矣。”

  23.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又名“桃花马”。

  24.驒[tuó]:青黑色而有白鳞纹的马,又叫连钱骢。因纹像鼉鱼,故名驒。

  25.雒[luò]:黑身白鬣的马。

  26.騢[xiá]:赤白相间的杂毛的马。

  27.驔[diàn]:小腿上有长白毛的马。

  28.鱼:两眼眶有白圈的马。


  
  
相关资料

莲的别称
有关时间的别称雅称
“同窗”词语的由来
狗的别称和雅称
羊的别称和雅称
洛阳的别称
上海的别称
重庆的别称
表示夫妻的词语
“东道主”词语的由来
古代村子的别称大全
云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皇后的别称
古代十大名曲历史故事
丈夫(老公)的别称雅称
妻子(老婆)的别称雅称
天津的别称
元宵节的别称
古代对夕阳的雅称
古代一些冷门的雅称别称
北京的别称
皇帝的别称
24个语文教材里的词语故事
古代各种花的别名别称
兰花的别称雅称
粽子的别称
牡丹花的别称雅称
古代床的别称雅称
古代对父亲的称呼及雅称
古代鹤的别称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