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初一到初七的别称

中国古代对新年开始的几天有种说法,从正月初一开始,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犬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传说中,女娲用六天时间造出了鸡、犬、猪、羊、牛、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俗语讲“七不出、八不归”,即是初七不要出门,在家陪父母、过“人日”,初八可以出门远行。

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家里的鸡就会养得特别好,如果初二天气好,狗就会养得好。依此类推,如果初七天气好,全家人就会平安幸福美好。      


正月初一:五德之禽啼 福气满门来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汉族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正月初二:金犬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正月初三小年朝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羊。汉族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中国汉族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正月初四三羊开泰

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正月初五来“破五”

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状态,人们开始理思绪,醒年盹,重新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从除夕至初五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这一天,这些禁忌就都打破了。初五这天,我国民间通行食俗是吃饺子,在一些地方俗称“捏小人嘴”。因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一下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避谗言。初五之后,各行各业都已开市开业。

正月初六: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正月初七:人民安之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相关资料

“东道主”词语的由来
古代村子的别称大全
云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皇后的别称
古代十大名曲历史故事
丈夫(老公)的别称雅称
妻子(老婆)的别称雅称
天津的别称
元宵节的别称
古代对夕阳的雅称
古代一些冷门的雅称别称
北京的别称
皇帝的别称
24个语文教材里的词语故事
古代各种花的别名别称
兰花的别称雅称
粽子的别称
牡丹花的别称雅称
古代床的别称雅称
古代对父亲的称呼及雅称
古代鹤的别称
古代鸡的别称雅称
重阳节的别称、俗称
樱花的别称和雅称
古代鼠的别称
古代老虎的别称大全
雪的别称雅称
荷花的别称
冬至的别称
古琴的别称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