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指哪“十恶”

    饭后,大家围着沙发坐着,大人们在谈天,小孩也跟着凑热闹,小外甥女拿着一份报纸在看……

   “妈妈,‘十恶不赦’什么意思啊?”

   “应该是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的意思。”

   “那十恶是指哪十恶啊?”

    是啊,十恶指哪十恶呢,这个问题倒没深究过,指什么呢?大家议论开了,杀人、放火、偷、抢、骗、赌、嫖……好象有的也算不上罪恶极大啊。最后大家说,上网查查看,嘿,网上还真有呢。我就下载如下了:

    “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今当一心忏悔。”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与“十恶”之说相对应,佛教中亦有“十善”之说。十恶十善之说见于佛教大、小乘中的诸多经典,如东晋僧伽提婆译的《增一阿含经》卷四四中就有“由此十恶之报,致此殃。是故比丘,当离十恶”这样的经文。另外,“十恶十善”之说早在隋朝以前就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如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中即曰:“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而在我国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亦有“十恶”之名,它是在西汉的“大逆不道不敬”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齐河清三年,尚书令、赵郡王等奏上《齐律》十二篇,“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而到了隋开皇初年,随着佛教的兴盛,封建统治者遂将佛教之中的“十恶”之名引入律法,以之代替了《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十恶”之罪名遂正式出现,如《隋书·刑法志》第二十五卷中即载:“开皇元年……更定新律(指《开皇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至于“十恶”之罪的具体内容,《唐律疏议》中有详细的规定:

    一、谋反。指的是以各种手段企图推翻封建政权的,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指叛国罪。这与谋反有明显的不同,谋叛是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杀不应该处死因的三人以上以及肢解人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殴打、控告丈夫和大功以上的尊长以及小功尊属。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十恶不赦”自从《齐律》出现这些条款后一直沿用到宋元明清。


  
  
相关资料

赉和赍的区别
漂浮与飘浮的区别
诗经叠词大全
形容很小的字、词语
常用偏旁部首名称及意义表
汲取和吸取的区别
诗经中的农具的汉字
“中国成语大会”里的成语大全
“仔”和“崽”的区别
爆料和曝料的区别
25个经常写错的词语
值勤和执勤的区别
“汇聚”和“会聚”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语文好词好句整理
类别和类型的区别
鹊与雀有何区别
乐陶陶和乐淘淘哪个正确?
淬炼还是粹炼?
笃行与践行的区别
度过和渡过的区别
季军和殿军的区别
一个字到四个字的叠字大全
卡塔尔的正确读音
汨和汩的区别
相传与留传的区别
古人名字的别称有哪些
文言文中与粮食有关的汉字和词语
拥入和涌入的区别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到底是“斯”还是“是”?
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词语:第一期、第二期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