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位置:中国姓氏起源大全

次姓的起源、来源、由来



次[次,古音读作qí(ㄑㄧˊ),亦可读作chí(ㄔˊ),不可读作cì(ㄘ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伏羲氏之子十日,属于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海外东经》记载,伏羲氏之子为十日,十日一族以汤为姓氏,称汤氏。汤氏后裔中有汤次氏。汤次氏之后有汤氏、次氏。次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顷王襄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少典氏第二十代、黄帝轩辕氏第九代季连:季连芈姓,季连氏。其后裔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楚顷王襄,名熊横,迁都于陈国(今河南周口),其支庶后裔中有次氏,为楚国公族,曾产生了传神的斩蛟勇士次非。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属于汉姓夷化又汉化改姓为氏。

据刘邦第七十一代孙、日本高桥通泰先生提供的《岛田高桥家系图》记载,刘氏后裔在东汉年间加入日本大和族,传到大藏春实的第九代孙大藏种直,生有五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别形成五个新的姓氏:太郎大藏赖种,移居高桥城,以高桥为氏,后裔形成今天日本的大藏(姓)高桥氏;次郎大藏幸种,移居江上城,以江上为氏,后裔日本的大藏江上氏;三郎大藏种雄,以秋月为氏,是为大藏秋月之祖;四郎大藏种成,分居原田城,以原田为氏,后裔形成日本的大藏原田氏;五郎大藏种景,以波多江为氏,成为大藏波多江氏的开姓始祖。

其中的次郎大藏幸种(次子)的后裔,在唐朝时期回祖国,在湖南一带学习、经商,并有不少人留居不归,按汉民习惯改姓氏为“次刘氏”,后有人省文取“次”简化为次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分支突厥族官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隋书·突厥传》记载:突厥族下官职有叶护、次设、特勤、次俟、利发五等。其族后被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军李靖、李绩率大军所破。后采取收其民与内地汉民混居,逐渐汉化的政策,其次设、次俟等官员的后裔后有取汉字“次”、“俟”、“设”等为姓氏者,其称次氏、鲍氏、俟氏、设氏等。


历史名人

次非

(生卒年待考),楚国人。传说中著名楚国勇士。有一天,次非在干遂(今湖北张家界)买到一把锋利的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突然波涛汹涌,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船上的乘客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摇船人也抖作一团。次非问摇船人:“过去木船要是被恶蛟缠住,船上的人还能不能活命?”摇船人吓得一个劲儿摇头:“碰上这两条恶蛟的船,没有听说能幸免的。”次非唰地抽出宝剑,坚定地说:“我定要叫这两条恶蛟变成江底的一堆腐肉朽骨!如果我放下武器,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价值呢?”说罢,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终于斩杀双蛟。风平了,浪静了,次非用忘我的牺牲精神和高强的本领拯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