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三秋指的是多长时间

在中国汉字中,关于“三秋”的解释有很多种,比如三年、三个秋天、一个秋天三个月、秋天的第三个月。
 
三秋代表三年
 
现在来看,大多数人都会把“三秋”视为三年,一年一个秋季,三秋就相当于过了三个秋天,也就是三年。而且在古代,人们常用“今秋”表示今年,“来秋”表示来年。
 
比如唐代李白的《江夏行》: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这其中的“三秋”就是指三年。
 
又如宋代李弥逊的《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中的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在这里,作者将一日写成“一月”,三年比作“三秋”。


三秋代表一个秋季
 
在古代,人们将每个季节进行了细分,分为孟、仲、季三个小季节,所以秋季所对应的七月、八月、九月又可称为孟秋、仲秋和季秋,或者叫上秋、中秋和末秋,合称“三秋”,也就是一个秋天的三个月。
 
宋代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说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就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一种来自秋季,一种来自夏季。
 
三秋代表秋天的第三个月
 
有的时候,“三秋”也可以指代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的九月。
 
比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用到过这个词: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这句诗词中的“三秋”,就是指农历九月。
 
还有唐代李峤的《风》所写: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其中的“三秋”指的也是农历九月。



三秋代表九个月
 
“三秋”还可以表示三个秋季,一个秋季为三个月,三个季节就是九个月。
 
比如唐朝的孔颖达在《孔颖达疏》中有写: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在这首诗中,三秋的含义就是九个月。
 
说到这,我们再来分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这个三秋又是上述中的哪一种呢?



 
如隔三秋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原文所写的是: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其中的“葛”是指葛藤,“萧”是蒿香,“艾”为苍艾,三者都是植物。而后面的三月、三秋和三岁,则是三种植物对应的生长周期。
 
在古代,采摘植物一般都是女子做的事,所以这首诗写的其实是一个情郎对心爱之人的殷切思念,通过植物漫长的生长周期,来表达心中的情愫。



他说:一日未见你,就像采葛一样漫长,好似过了三个月,因为葛藤一般是三个月才会长成;
 
三个月太短,他又说:一日未见你,就如同采萧一样悠长,好似过了九个月,因为蒿香的生长期是九个月;
 
九个月还是不够长,他最后说:一日未见你,就如同采艾一样长久,好似过了三年,因为苍艾的生长期有3-4年之久。
简单的三句话,就将情郎对心上人的情愫展露了完全,把那种层层推进,愈发浓烈的爱慕之情全都体现了出来。
 
总而言之,这首诗中的三秋指的就是三个季度,也就是九个月。而如果将它换成其他的“三秋”,比如一个月,三个月,三年,都会和前后的时间不搭。
 
所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就是,一天未见,就像隔了九个月那么长。

 
当然了,由于这首诗词的年代过于久远,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所以我们也不能准确判断出诗中的真正涵义。
 
而且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三秋所指的时间长度各有不同,但都可以用来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也不必过于较真。
 
不过,一个词语能流传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仍然适用,这也证明了中华文字的艺术性和稳定性。
 

  
  
相关资料

犬子的由来
压岁钱的寓意和来历
回复姓氏为什么要免贵?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为什么俗语说“不三不四”?
中国地理之最
文学常识必备知识大全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
历史上的三王是谁
婚姻年份名称大全
八荒是指哪八荒?
儒家三礼是指哪三礼
三不朽是指什么?
诗句与人物对应
中国十大著名河流
中国古代礼俗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宗法常识
五谷是哪五谷
二十四节气歌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