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二月二的别称

  民间谚语云:“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禳灾、纳祥转运的日子,故二月初二又有“挑菜节”“踏青节”“迎富节”等诸多美称。
  “挑菜节”的风俗,始于唐代。宋人朱胜非《绀珠集》引《秦中岁时记》载:“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如果能够穿越回过去,那“挑菜节”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二月初二,阳光明媚,和风拂煦,人们成群结队到野外摘取新菜,不仅玩儿得高兴,而且可以收获餐桌上的美食佳肴,同时还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与“财”谐音)。在诗人们的笔下,“挑菜节”变得更加浪漫,郑谷《蜀中春雨》诗云:“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刘禹锡《淮阴行》诗曰:“无奈挑菜时,清淮春浪软。”这两首诗都吟咏到了“挑菜节”,并且一个在蜀中,一个在淮阴,可见当时“挑菜节”的普及程度。
  宋代,二月初二有了“踏青节”的称谓。《岁时广记》引《壶中赘录》曰,“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并详细描述了北宋治蜀名臣张咏与二月二的故事。“春游千万家,美女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飖尽似乘烟霞……”这首名为《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的诗,就是张咏描写城中之人络绎踏青盛况的代表作。
  “迎富节”名称的出现也是在宋代,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二月二日则有迎富贵果子,三月三日则有镂人……”“迎富贵果子”点明了“迎富”这一节俗。宋代魏了翁的《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诗反映得更为突出:“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除了上述几种称谓,二月初二还有“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中和节”“簪花节”“花朝节”等美誉,同时还有“剃龙头”“起龙船”“引田龙”“围粮囤”“使耕牛”等民间习俗,江南一带还有吃“撑腰糕”的风俗。清代蔡云就有诗云:“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所谓的“撑腰糕”,其实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每到二月初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要减肥瘦身的女子这种糕可不能多吃。而担柴挑米的人腰板要结实,吃“撑腰糕”,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撑得起辛苦的劳作。
(刊于2月21日《天津日报·满庭芳》)
  
  
相关资料

古今时间兑换表
中国城市别称大全
常见简单的别称
祝酒词大全
中国古代名剑大全
100个姓氏的100个专属诗句
繁体字大全对照表
谐音梗大全
常见入声字表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
生活雅语大全
汉字顺口溜大全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二(1000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2500字)
加一笔变新字大全
健康饮食的顺口溜
中国十大名花
历代汉字间架结构
《方言调查字表》难识字汇总检释
中国古语大全
《饮食三十二反歌》全文阅读
平水韵表(完整版)
《教儿经》全文阅读
中华礼仪用语大全
《医学三字经》全文阅读
《佛教三字经》全文阅读
《道教三字经》全文阅读
常用中药药性歌诀
民间通用祭文大全
结婚年限的称呼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