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符分切,音汾。【說文】墓也。【禮·檀弓】古者墓而不墳。【註】土之高者曰墳。【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丘九頭圖。【張衡·思
賦】賭有黎之圮墳。【註】有黎,祝融也。
又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扞水。【詩傳】辛受無道,商人慕文王而歸之,賦汝墳。
又【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傳·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又大也。【周禮·秋官】司烜氏共墳燭。
又與羵同。【魯語】土之怪曰墳羊。
又【廣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
音憤。土膏肥也。【書·禹貢】白墳,黑墳,赤埴墳。見土字註。
又【集韻】部本切,音笨。土沸起也。【左傳·僖四年】公祭地,地墳。
考證:〔【周禮·春官】司烜氏共墳燭。〕 謹照原書春官改秋官。
分类:【丑集中】【土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