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拼音 , 笔划 7
部首 五笔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于。【公羊傳·宣十二年】杅不穿,皮不蠹,則不出於四方。【何休註】杅,飮水器。  
又【類篇】浴器。【禮·玉藻·正義】浴時入杅,浴竟出杅。  
又【儀禮·旣夕註】杅亦作桙,盛湯漿盤也。【荀子·君道篇】槃圓而水圓,杅方而水方。  
又杅杅猶于于,自足貌。【荀子·儒效篇】杅杅富人,豈不貧而富哉。  
又大杅,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黑水出焉,西流於大杅。  
又地名。【前漢·武帝紀】遣因杅將軍公孫敖,築受降城。【註】因杅,匈奴地名。又【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又【史記·秦本紀】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註】一孤切,音烏。○按古文杅同杇,今分。
考證:〔【禮·旣夕註】杅亦作桙,盛湯漿器也。〕 謹照原文禮上增儀字。器也改盤也。

分类:【辰集中】【木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浴盆。
盛浆汤等的器皿。



〔焚 〕牵制,如“秦得烧掇 君之国。”

笔画数:7;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112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