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
音更。【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家人誚其不耕。韶曰:我嘗目耕。
又人名。【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又鬼名。【山海經】東南三百里曰豐山,神耕父處之。【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註】耕父,旱鬼。
又鳥名。【山海經】西北一百里,曰堇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又琴曲名。【張衡·思
賦】嘉曾氏之歸耕兮。【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分类:【未集中】【耒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