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唐韻】況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
音吁。【說文】張目也。【六書故】張目企望者,必猶豫不進也。【揚子·方言】燕代朝鮮冽水謂黸瞳子爲盱。【註】謂舉眼也。【易·豫卦】盱豫悔。【註】上視也。【前漢·王莽傳】盱衡厲色。【註】眉上曰衡。盱衡,舉眉揚目也。
又【爾雅·釋詁】憂也。【詩·小雅】云何其盱。【鄭箋】病也。【朱傳】望也。
又盱盱,張目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盱盱然。
又視周章貌。【莊子·寓言篇】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
又【博雅】睢睢盱盱,元氣也。
又【集韻】睢盱,小人喜悅貌。
又質朴之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荒朴略,厥狀睢盱。
又縣名。盱眙,屬臨淮郡。又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
見【前漢·地理志】。
又通作訏。【詩·鄭風】洵訏且樂。【註】洵,訏樂貌。韓詩作恂盱。【前漢·地理志】亦作恂盱。【註】恂,信。盱,大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盱,虺牀。【註】蛇牀也。一名馬牀。
又姓。【集仙傳】漢盱烈,豫章人。【墉城集】有盱母。【萬姓統譜】或从目从干,音幹。
又人名。【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顏夫人有子,名盱。【註】盱,又許孤反。本或作
。一音夸。
又【集韻】雲俱切,音于。亦蛇牀也。與
同。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亦張目也。與
同。
分类:【午集中】【目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