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字典
部首检索 | 拼音检索 | 笔画检索 | 起名

  
  
拼音 , 笔划 14
部首 五笔

演变 | 解字 |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說文】心有所惡,若吐也。一曰口相就也。【揚子·太經】七脂牛正肪,不濯釜而烹,則歐歍之疾至。【註】歐歍,吐逆聲。【山海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卽爲源澤。【註】郭璞曰:歍,嘔,猶噴叱。尼,止也。【集韻】亦作嗚。歍欽猶歍。【通雅】《伯牙·水仙操》云:歍欽傷宮仙不還,《伯姬引》亦用歍欽何辜。《說文》歍,歍卽嗚。  
又【古音獵要】歍音鴦。歍唈,失聲也。【淮南子·覽冥訓】雍門子撫心發聲,孟嘗君爲之增欷歍唈。【註】歍唈,音鴦遏。【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牋】岐路西東,或以歍唈。

分类:【辰集下】【欠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恶心;呕吐:“共工之臣名曰相繇,……其所 所尼,即为源泽。”
古同“呜”: 唈(呜咽)。

笔画数:14;
部首:欠;
笔顺编号:32511544443534

  
  

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浙ICP备0501916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