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魏主①以浩监秘书事,使与高允等共撰《国记》,曰:“务从实录。”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②无不忿志,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及崔浩被收,太子召九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允曰:“为何等事也?”太子曰:“入自知之。”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九,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臣向问,皆云浩所为。”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帝顾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 。遂赦之。
他日,太子让允曰:“人亦当知机。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每念之,使人心悸。”允曰:“夫史者,所以记人主善恶,为将来劝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举措。崔浩事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责也。至于书朝廷起居,言国家得失,此为史之大体,未为多违。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珠。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太子动容称叹。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②指鲜卑人。
10、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写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帝顾太子A曰直哉B此人情C所难而允能为之D临死不易D辞信也E为臣F不欺君H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文中指主管部门的相关官吏。
B.灭族,古代酷刑,因一人犯死罪而株连整个家族被杀,但仅限于父族母族。
C.殿下,本义是殿阶之下,后为对太子或亲王等的尊称,现多用于外交场合。
D.起居,文中指皇帝言行,一般有专职官员负责记录,这些记录称作起居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浩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因为在书中大肆张扬祖先的过错和污点,令太武帝大怒。
B.太武帝认为高允的罪行比崔浩还要严重,不能赦免;但感慨于其诚实忠贞,最终赦免了他。
C.高允没有因为害怕获罪而将责任推给崔浩,坦承自己所撰比崔浩多,太子责备他不知变通。
D.高允认为史官就应该真实记载人主善恶,使之心存畏惧,不敢胡为,对后人亦有警示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4分)
(2)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4分)
14、高允对崔浩有什么评价?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B D F 11B
12A (“因在书中大肆张扬祖先的过错和污点”错误。是北人诬陷崔浩。)
13、(1)我们进去拜见皇上,我自会引导你该做些什么。一旦(如果)皇上有什么问话,你只管按照我的话去回答。
得分点:至尊、脱、但,每点1分,句意1分。
(2)我真诚接受殿下您使我再生的大恩,如果违背自己的良心得以幸免,这不是我所愿意做的。
得分点:荷、再造、违心苟免,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辜负圣恩,多私欲不廉洁,做事凭喜好不公平正直,这是崔浩的责任和错误。②从实书写皇帝的言行,谈论国家行政的得失,这是史官的职责所在,不是大罪过。
评分标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北魏国主任命崔浩兼管秘书事务,让他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对他们说:“一定要根据事实撰写。”崔浩写北魏祖先们的事迹,每件事都非常详细真实,他把这些陈列在交通要道上,来来往往过路的人看见后都用这些做为谈论的材料,北方鲜卑人对此没有不非常愤怒的,他们纷纷向北魏国主说崔浩的坏话,认为这是大肆张扬祖先的过错和污点。北魏国主大怒,派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崔浩和其他秘书郎吏的罪。
等到崔浩被捕入狱,太子拓跋晃召高允到东宫,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拓跋晃与高允一同进宫朝见,二人来到宫门时,拓跋晃对高允说:“我们进去拜见皇上,我会引导你该做些什么 一旦皇上有什么问话,你只管按照我的话去回答。”高允问他说:“出了什么事吗?”太子拓跋晃说:“你进去自然就知道了。”太子拜见北魏国主说:“高允做事小心谨慎,而且地位卑贱,人微言轻,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崔浩主管制定的,我请求您赦免他的死罪。”北魏国主召见高允,问高允说:“《国书》都是崔浩一人写的吗?”高允回答说:“《太祖记》由前著作郎邓渊撰写,《先帝记》和《今记》是我和崔浩两人共同撰写的。但是崔浩兼事很多,他只不过是总揽了一下《国书》的大纲而已,并未亲自撰写多少,至于撰写工作,我做得要比崔浩多得多。”北魏国主大怒说:“高允的罪行比崔浩要严重,怎么能让他不死呢?”太子拓跋晃很害怕,说:“陛下盛怒之下威严凝重,高允这么一个小臣被您的威严吓得惊慌失措、失去理智而语无伦次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这件事,他说全是崔浩一人干的。”北魏国主质问高允说:“真的像太子所说的那样吗?”高允回答说:“以我的罪过是应该灭族的,不敢用虚假的话欺骗您。太子是因为我很久以来一直在他身边侍奉讲书而可怜我的遭遇,想要放我一条生路。实际上,他确实没有问过我,我也确实没有对他说这些话,我不敢胡言乱语欺骗您。”北魏国主回过头去对太子说:“这就是正直呵!这在人情上很难做到,而高允却能做得到!马上就要死了却也不改变他说的话,这就是诚实。作为臣子,不欺骗皇帝,这就是忠贞。应该特别免除他的罪,作为榜样而褒扬他的品质。”于是,赦免了高允。
过了几天,太子拓跋晃责怪高允说:“人也应该知道见机行事,我想替你开脱死罪,已经有了好的开端,可是你却始终不照我说的去做,使皇上气愤到那种程度。现在每次回想起来都令人心有余悸。”高允说:“史官,是要记载人主的善恶,作为对后人的鼓励或劝诫,因此,人主心生思忌,对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十分小心谨慎。崔浩辜负了圣上的大恩,用他自己的私欲盖过了他的廉洁,用他个人的爱憎好恶遮住了他的公正秉直,这是崔浩的责任和错误。至于书写皇上的起居生活,谈论国家行政的得失,这是史官的重要任务,不能说这有多大罪过。我和崔浩事实上是一同从事这项工作,生死荣辱,在道义不应该不一样。我接受殿下您使我再生的大恩,如果违背自己的良心得以幸免,这不是我所愿意做的。”太子拓跋晃容颜感动,不断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