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l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兄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则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之延陵。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使于晋而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节选自刘向《新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B.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C.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D.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食必祝曰”与“巫从旁望空代祝”(《促织》)两句中的“祝”字含义相同。
B.“必疾有祸予身”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C.“去而之延陵”与“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非所以赠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延陵季子是吴国君主的第四位嫡子,为父亲守孝期满之后,长兄遏让位给季子,但季子极力推辞并认为长兄遏才是没有争议的继承人。
B.遏、余祭、夷昧三兄弟共同决定王位传弟不传子,为的是最终把王位交给季子,因此他们不爱惜身体,甚至希望苍天早点降祸给白己。
C.阖闾对僚自立为吴王很不满,他认为自己和季子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派专诸刺杀僚后把吴国送给季子,但季子最终没有接受。
D.选文有两处对季子的评价,一是对其让国行为表示肯定,二是对其挂剑行为表示赞赏。这也是《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5分)
(2)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5分)
答案:
10.A【解析】根据语境“不义”的对象不是诸侯和曹人,而是曹君,因此“不义曹君“中间不能断,排除B、C,子臧成全的是曹君,而不是君子,因此在“曹君”后面断,排除D。
11.B【解析】B项中“疾”字,前者意为“赶紧、迅速”,后者意为“劲疾”;A项中两个“祝”均为“祷告”之意;C项中两个“之”都是动词,意为“到”;D项中两个“所以”都表示方式方法,译为“用来……的”。
12.D【解析】‘《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是“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且《春秋》评价的只是第一处。
13.(1)他们坚持要拥立季札,季札抛弃了他的家产去耕田,他们才放弃了立季札的想法。(采分点:“固”、“舍”各1分;句意通顺3分)
(2)(季子)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采点:“过”、“色”各1分;句意通顺3分)
【参考译文】
延陵季子是吴王的儿子,吴王的正妻生了兄弟四人,季子年龄最小又最贤能,哥哥们都喜欢他。为亡父服丧期满后,季子的长兄遏打算立季子为国君,季子推辞说:“曹宣公死的时候,诸侯与曹国人都认为曹君负刍的做法不合乎道义,要立子臧,子臧离开了曹国,他们就没按原来的想法做,这成全了曹君负刍,君子说子臧能守节义。您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谁敢反对您?据有一个国家,不是我的操守。我虽然不肖,但愿意依从子臧,使自己不致丧失节义。”他们坚持要拥立季札,季札抛弃了他的家产去耕田,他们才放弃了立季札的想法。哥哥遏说:“现在像这样逼迫着把王位传给季子,季子一定不接受,请允许我不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兄弟一个接一个地做君主,而把诸侯之位传给季子。”哥哥们都说:“好。”因此哥哥们做国君的时候,都不怕死而做险事,吃饭的时候必定祷告说:“苍天如果保佑我的国家,一定赶快加祸给我。”所以遏死了余祭即位,余祭死了夷昧即位,夷昧死了,国家应该传给季子。季子出使还没有回国。僚是长子遏的庶出的哥哥,他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来,就把僚当作国君来侍奉他。遏的儿子叫王子光,又叫阖闾。他不高兴地说:“先君不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的原因,都是为了季子啊。如果遵从先君的命令,那么国家应该传给季子。假如不遵从先君的命令,我应当是即位的人啊,僚怎么能当国君?”于是就派专诸刺杀了僚,而把国家交到季子手中。季子说:“你杀了我们的国君,我接受你的国家,这就是我和你共同作乱了。你杀了我的哥哥,我又杀你,这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永远没有了结的时候。”季子就离开吴国到延陵。君子认为他不接受国君之位是义,认为他不杀人是仁,因此《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却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爱惜宝剑,(而不实现心中的诺言)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离开了。一个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呵,没有忘记故友(对故友的承诺),解下价值千金的宝剑,挂在了他的坟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