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 斗
皇甫谧
王斗者,齐人也。修道不仕,与颜斶并时。曾造齐宣王门,欲见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斗入,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谒者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王趋而迎之于门,曰:“寡人奉②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尺縠③也。”王曰:“何谓也?”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④,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国,非左右便辟则无使⑤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王起谢曰:“寡人有罪于国家矣!”于是举士五人,任之以官。齐国大治,王斗之力也。
(选自《高士传·王斗》)
【注释】①谒者:负责接待的官吏。 ②奉:奉祀。 ③尺縠(hú):一尺长的纶纱。④左右便辟:身边亲幸的人。⑤无使:不任用。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修道不仕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宣王使谒者延斗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起谢曰_____________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斗趋见王 尝趋百里外
B.王之忧国爱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王趋而迎之于门 杂然而前陈者
D.不若王之爱尺縠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于是举士五人,任之以官。
13.阅读本文,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王斗劝谏齐宣王,与邹忌劝谏齐威王的方式有哪些不同之处。
14.文中的王斗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0. 仕,名作动,做官 延,通“宴”,延请 谢,道歉 11.A 12.在这时选拔了五个读书人,用官职委以他们重任。 13.王斗直言进谏,从宣王对身边的近臣和普通民众的态度的不同说开去,从而指出选拔真正有识之士的重要性;而邹忌通过比美事情,委婉进谏,表达的是广开言路,革除弊政的重要性。 14.①学识高深,为人低调,不愿出仕;②有勇有谋,敢于直谏,言辞中肯。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修炼道学而不做官。仕,名作动,做官;
②句意为:宣王派人延请王斗到宫中。延,通“宴”,延请;
③句意为:宣王起身道歉说道。谢,道歉;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趋:小步快走;第二个“趋”,到、往。
B.之:相同,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而:相同,连词,表修饰;
D.两个“若”相同, 副词,意思是“好像”;
故选A.
1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于是,从此;举,选拔;“任之以官”是“以官任之”的倒装。
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根据原文“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等语句看出王斗最大的特点:直言进谏,不拐弯抹角。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是采取委婉说理,打比方的方式。王斗直接从宣王身边的人说起,指出宣王宠幸身边的近侍,而不顾下等的工匠等普通民众;而邹忌讽谏齐王是从自身的“比美”事情,过渡到“王之蔽甚矣”,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1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修道不仕,与颜斶并时”分析,可以看出他名声很大,但恬淡低调不愿出仕;
根据“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口才很了得;
根据“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国,非左右便辟则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分析,可以看出他的直言不讳、敢说敢当。
参考译文:
王斗是齐国人,修身而不做官,与颜蜀一个时期。曾经来到宫门外想见齐宣王。齐宣王派使者请他进来。王斗说:“我赶上前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主动来见我,则是求贤礼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样?”侍者回报。宣王赶紧说:“先生慢行,寡人亲自来迎接!”于是快步前去迎见王斗入宫。宣王说:“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庙,管理社稷,我平时听说先生能直言进谏,无所讳言。”王斗说:“您忧国爱民,还不如说您爱短的绉纱呢。”宣王问:“为什么这么说?”王斗说:“您派人做帽子,不派那些善于奉迎谄媚、受君主宠爱的人,而派使专门制作衣帽的工人。为什么呢?是因为工匠的本领啊。现在您治理齐国,除了善于奉迎谄媚、受君主宠爱的人便没有人可以委任了,所以臣说您不如说爱短绉纱啊。”齐宣王向王斗道歉,承认了过错。他说:“寡人对国家有罪过。”于是推举五名有才能的人就任官职,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是王斗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