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文言文二
五代史 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8.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
A.盖B.夫C.而D.故
19.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B.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C.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D.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20.关于第③段,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B.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C.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D.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21.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B.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C.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D.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
22.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案:
18.D
19.C
20.C
21.A
22.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接着描述了宦官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以及危害;最后再次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并进一步论述了“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原因。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条。
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则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指这些,怎能不有所戒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