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王安石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锲而不舍
B.险以远,则至者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1.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 B.蚓无爪牙之利
C.此余之所得也 D.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古代印度文字梵语的音译,意为佛、佛塔等,文中指佛教徒,即和尚。
B.阳,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阳。
C.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经传,经指经书,如“六艺”,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1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4.本文虽是一篇游记,但重点并不是山川风物的描绘,而是因事说理,体现宋代散文的理趣。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况王安石在这次并不尽兴的游玩中得出了什么“理”,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答案:

10.D 11.D    12.B    13.(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够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啊。
(2)大概我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尚且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旁边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14.①做事须尽志无悔。②求学要深思慎取。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舍:建造屋舍;/停止、止息。句意: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雕刻如果不停止。
B.者:……的人;/助词,表句中停顿。句意: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C.相:辅助,帮助;/互相。句意: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帮助他。/他跟他年岁差不多。
D.而:均表示转折关系,却。句意: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却未能达到。/不是脚走的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句意:不知道句子停顿。
A.被动句,“于”表被动,被。句意:不受时俗限制。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C.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君子居之,有何陋?句意: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阳”错误,应为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知”,同“智”,见识。
(2)“盖”,大概;“十一”,十分之一;“左右”,旁边的石壁。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可知,做事须尽志无悔。
②由原文“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可知,求学要深思慎取。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特。有个懈忽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尚且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旁边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安石《芝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同学一首别子固》《怀友一首寄介卿》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风俗》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王安石《材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王安石《送陈兴之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与王逢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万章下》《三圣人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芝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取材》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翁源县令杨府君墓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王霸》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通州海门兴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慈溪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答段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答王深甫书(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子贡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上时政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材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勇惠》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谏官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上邵学士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送孙正之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委任》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虔州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王安石《石门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王安石《送陈升之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周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王安石《进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田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礼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临川文集·王德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