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 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患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割青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强公宝,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毫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弊,而歌呼呜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令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选自《谏逐客书》,有删减)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A逐客B以资C敌国D损民E以益仇F内自虚G而外树怨H于诸侯I求国无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施,“延续”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中“留待作遗施”的“施”意思不同。
B.内,同“纳”,接纳,与史传文《鸿门宴》中“毋内诸侯”的“内”意思相同。
C.髀,即“大腿”,与清代小说《促织》中“已股落腹裂”的“股”意思不同。
D.适,适于、适合,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句,观点鲜明,虽用“窃以为”表示谦卑客气,但直率地否定了秦王驱逐客卿的行为。
B.文章以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例证明秦王逐客的错误,是因为作者认为这四位君主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取得显著成就的。
C. 文章列举了秦王搜罗秦国之外各地色乐珠玉的行为,意在揭露秦王一味贪求视听享乐而轻视人民、不顾天下大众疾苦的本质。
D.文章称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是他们能做到土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国别,这为秦王树立了不分地域、广纳人才的榜样。
13.将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4.作者多次通过对比来阐明观点,请从文中找出三处,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DFI
11.C 【解析】“髀”“股”意思相同,都指大腿。A 项,“留待作遗施”的“施”是“给、赠送”之意;D 项,“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是“到……去”。
12.C 【解析】“意在揭露……本质”错误。
13(1)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彰显他的德行。(“择”“就”“却”“明”各1 分)
(2)让天下的才士都退缩着不敢向西来,止步不进入秦国,这正是所说的“借给敌寇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啊。(“西向”“裹足”“藉”“赍”各1 分)
14 ①“四君任用客卿成就帝业”与“不用客卿秦不能富利强大”对比;②取物原则与取人原则形成对比;③五帝三王时“民无异国”而天下无敌,与现在“却客资敌”“天下之士裹足不入秦”形成对比。④四君任用客卿与现在驱逐客卿形成对比。(每点1 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在西面从戎地收用了由余,在东面从宛地聘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徕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先生,不是在秦国出生的,然而秦穆公重用他们。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百姓因此而殷实,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亲附,至今国家安定强盛。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三川之地,夺取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使六国向西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秦昭襄王得到范雎,加强王室的政权,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样侵吞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帝王基业。这四位君主(的大业),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这些贤士而不加任用,这样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现在陛下得到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明月宝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马,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立起蒙着灵鼍之皮的鼓。这几件宝贝,秦国一个都不出产,然而陛下很喜欢它们,为什么呢?那些敲击瓮、缶来奏乐,弹奏秦筝、拍着大腿来应和节拍,呜呜呀呀地歌唱使耳朵痛快的,是真正的秦国乐曲;《郑》《卫》《韶》《虞》《武》《象》等古乐,是别的国家的乐曲。
如今陛下抛弃秦国敲击瓮、缶的乐曲,而取用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废弃弹奏秦筝而留取《韶》《虞》等古乐,像这样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能让人一时舒心,适于观听罢了。如今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无理还是有理,不是秦人就让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那么这就表明陛下所看重的是美色、音乐、珠玉,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
我听说田地广粮食就多,国家大人口就多,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南西北,百姓不分本国他国,四季都富足美好,鬼神都来降赐福气,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平民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霸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敢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物品不是在秦国出产的,值得珍视的却有很多;贤士不是在秦国出生的,而愿意效忠秦国的有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损害本国百姓来增加仇敌人口,在国内削弱了自己,在国外与诸侯结怨,(这样下去)想要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