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五、游白水书付过①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②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③,观山烧④,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⑤中流,掬弄珠璧⑥。到家,二鼓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过,苏轼第三子。②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③倒行:顺来路回去。④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⑤汰:水波。⑥珠璧:喻指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⑦二鼓:二更。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循山而东 循:循环
B.暮归倒行 暮:晚上
C.顾影颓然 顾:回头看
D.不复甚寐 寐:睡觉
(解析:A.句中“循”意为“沿着”。)
2.下列加点字“而”与“循山而东”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人不知而不愠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泉香而酒洌
(解析:“循山而东”中“而”为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并列。)
3.下列对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叙述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顾影自怜,心境凄哀的情愫。
C.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
D.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及无可奈何。
附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个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山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水中星月的倒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看,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