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谈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六家要旨(节选)
司马谈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两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橡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故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度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责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思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所从言之异路  直:直接
B.此务为治者也    治:太平盛世
C.序君臣父子之礼  序:使……有次序
D.不可易也        易:改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因阴阳之大顺                 因击沛公于坐
D.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B.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C.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D.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11.对下列句子所陈述的内容,作者持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
①儒者博而寡要   ②列夫妇长幼之别  ③正君臣上下之分
④使人精神专一   ⑤主先而臣随      ⑥六艺经传以千万数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为中心论点,先总后分,对各家的学说进行了评价。
B.作者认为,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但几代相继不能弄通那些学问,有生之年不能穷究那些礼仪,费力多,功效少。
C.从文章第2段看,作者对道家基本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它博采众家之长,能顺应自然,使臣子们得到安逸。
D.墨家主张在住、吃、穿等方面应该尽量简单,反对厚葬,作者认为这些主张虽难以遵守,但是能使老百姓人人丰足、家家富裕。
 
【答案】
8.A
9.B
10.D
11.C
12.C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直:只。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代词,它;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B. 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C. 介词,顺应;介词,趁机;
D. 介词,把;介词,用。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但它辩正名与实的关系,则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
“俭而善失真”都是名家的问题,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C;
“正名实”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
“名实”是“正”的宾语,其后应断开;“不可”的主语也是名家,属于下个句子,应在“不可”前断开,排除AB。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
①说儒者“寡要”,意思是不能抓住要点。可见作者持否定态度。
⑤主先而臣随,后面是“如此则主劳两臣逸”,意思是君主劳累而臣下却得安逸。可见作者持否定态度。
⑥六艺经传以千万数,后面是“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意思是几代相继不能弄通其学问,有生之年不能穷究其礼仪。可见作者持否定态度。
排除有这三个句子的选项。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使臣子们得到安逸”有误。原文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并未提到“使臣子们得到安逸”。
故选C。
参考译文:
《周易·系辞传》说:“天下人追求相同,而具体谋虑却多种多样;达到的目的相同,而采取的途径却不一样。”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
我曾经在私下里研究过阴阳之术,发现它注重吉凶祸福的预兆,禁忌避讳很多,使人受到束缚并多有所畏惧。但阴阳家关于一年四季运行顺序的道理,是不可丢弃的。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部遵循,但它关于强本节用的主张,则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但它辩正名与实的关系,则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道”,使万物丰足。道家之术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儒家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君主是天下人的表率,君主倡导,臣下应和,君主先行,臣下随从。这样一来,君主劳累而臣下却得安逸。至于大道的要旨,是舍弃刚强与贪欲,去掉聪明智慧,将这些放置一边而用智术治理天下。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身体和精神受到扰乱,不得安宁,却想要与天地共长久,则是从未听说过的事。
儒家以《诗》、《书》、《易》、《礼》、《春秋》、《乐》等《六艺》为法式,而《六艺》的本文和释传以千万计,几代相继不能弄通其学问,有生之年不能穷究其礼仪,所以说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力气却很少功效”。至于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改变它的。
墨家也崇尚尧舜之道,谈论他们的品德行为说:“堂口三尺高,堂下土阶只有三层,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用栎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用陶簋吃饭,用陶铏喝汤,吃的是糙米粗饭和藜藿做的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冬天穿鹿皮裘。”墨家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厚仅三寸的桐木棺材,送葬者恸哭而不能尽诉其哀痛。教民丧礼,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贵贱尊卑就没有区别了。世代不同,时势变化,人们所做的事业不一定相同,所以说墨家“俭啬而难以遵从。”墨家学说的要旨强本节用,则是人人丰足,家家富裕之道。这是墨子学说的长处,即使百家学说也是不能废弃它的。
法家不区别亲疏远近,不区分贵贱尊卑,一律依据法令来决断,那么亲亲属、尊长上的恩爱关系就断绝了。这些可作为一时之计来施行,却不可长用,所以说法家“严酷而刻薄寡恩”。至于说到法家使君主尊贵,使臣下卑下,使上下名分、职分明确,不得相互逾越的主张,即使百家之说也是不能更改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阅读练习及答案
《聊斋志异》之《骂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讳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劭《人物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诚斋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圣叹《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修望海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脚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