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①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②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当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魏文帝,指曹丕。②宣帝,与下文的“太傅”都是指司马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B.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C.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D.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斩关,“关”是“门闩”的意思,“斩关”意思是砍断门闩,攻破城门。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曾位列三公,汉朝以后常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喻,所以称帝王死为“崩”。
D.执鞭,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卑贱的差役;亦指侍奉或追随别人。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宪英明察秋毫,见微知著。通过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溢于言表的喜悦表现,她推测魏国以后恐不会长久兴盛。
B.辛宪英缜密果决,能谋善断。流言说司马懿要谋反,她分析司马懿不过是想除掉曹爽,并帮辛敞作了明智选择。
C.辛宪英崇道务本,倡行忠义。面对危难的局势、险恶的环境,她劝导子弟应安分守道,因势利导,保全性命。
D.辛宪英善于识鉴,有知人之明。她认为钟会做事放纵,不甘居人下,恐怕有异心,后来钟会果然反叛了魏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4分)
(2)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4分)
14.本文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请分别说明两组人物的关系:辛毗与羊耽,羊琇与辛敞。(3分)
答案:
10.C
11.D 解析:“文中指前者”错,应为后者。
12.C 解析:“因势利导,保全性命”错。
13.(1)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评分参考:共4分,“戚”“宜”“何以”,各1分,句意1分)
(2)羊祜曾经送锦被给辛宪英,辛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世事,生活俭约。(评分参考:共4分,“尝”“覆”“明鉴”,各1分,句意1分)
14.(1)辛毗与羊耽是翁婿关系。(1分)
(2)羊琇与辛敞是甥舅关系。(2分)
(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太子是要继承王位、宗庙和国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魏国恐怕不会兴盛吧!”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宣帝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跟从魏帝出城的时候关闭了城门,曹爽的司马鲁芝率领府兵砍断门闩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前往。辛敞很害怕,就问宪英说:“天子在城外,太傅关闭了城门,人们说这将会不利国家,事情能够这样做吗?”宪英说:“有些事情恐怕我们不了解,但是根据我的估计,太傅大概是不得不这样。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握着太傅的手臂,嘱托后事,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况且曹爽和太傅一起从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却大权独揽,这对王室来说就是不忠,从人道上来讲就是不正,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要去出城营救了?”宪英说:“怎么能不去呢!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侍奉别人却不为人家做事,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辛敞于是出城(和大家一起去救曹爽了),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这件事,几乎失去了道义。”后来钟会担任了镇西将军,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钟士季为什么到西边去?”羊祜说:“为了灭掉蜀国。”宪英说:“钟会处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等到钟会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请求让宪英的儿子羊琇任参军,宪英忧虑地说:“以前我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到我家了。”羊琇坚决向文帝请求不去任参军,文帝不允许。宪英对羊琇说:“去吧,一定要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之道吧!”钟会到了蜀地果然反叛了,而羊琇最终得以完好地回来。羊祜曾经送锦被给辛宪英,辛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世事,生活俭约。她在泰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