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曾巩《宜黄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宜黄县学记
曾巩
①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其所以为具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中,而无过不及。使其识之明,气之充于其心,则用之于进退语默之际,而无不得其宜;临之以祸福死生之故,而无足动其意者。为天下之士,而所以养其身之备如此,则又使知天地事物之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废置、先后终始之要,无所不知。其在堂户之上,而四海九州之业、万世之策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则随所施为,无不可者。何则?其所学问然也。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
②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释奠之事,以著于令,常以主庙祀孔氏,庙不复。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室之用皆具。其像,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其书,经史百氏、翰林子墨之文章无外求者。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且速也!
③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图之,为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欤?
④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养其良材之士。虽古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礼乐节文之详,固有所不得为者。若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在其进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欤!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故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戒其不          率:直率
B.其所学问然也    素:平时
C.庙不复          理:管理
D.何其且速也      周:周详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用之于进退语默际      虽古去今远矣
B.而学为先                养其良材之士
C.方此之时                而四境之内响应图之
D.常以主庙祀孔氏               在其进之而已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
但它最重要的,是务必让每个人都学习善良的本性
B.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
所以所需物料不摊派还有剩余,工匠不征调还远远超额
C.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
坚持认为学习的人情绪上普遍不会很高兴
D.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
教化的推行,道德的归属,并不远离世人啊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县学可以为国家持续培养出大批满足管理需求的合格管理者。
B.宋代春秋两季祭祀孔子的典礼,已有明文规定,所以常以庙祭孔子。
C.朝廷对地方学校的建筑规模、校舍用途、图书数量等没有明确规定。
D.宜黄县有很多优秀的读书人,这与县令大力兴建县学有直接的关系。
10.请根据文章第③④段,归纳宜黄县学兴建的原因。
 
 
答案:
6.A    7.D    8.C    9.D    
10.①人们对兴学办学感兴趣。
②办学基础好,优秀的士子多。
③古代圣人留下的典籍和言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率:服从、遵循。句意:叫他们对不遵从教诲引起警惕。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助词,译为“的”;第二个:助词,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那么,一旦施用到前进、退避、表态不表态的时候。/尽管古代距离今世已经很遥远了。
B.第一个:介词,把、用、凭借;第二个: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句意:而把兴学列作首位。/来培养那些本属良才的士子。
C.第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然而;第二个: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句意:然而正值此时。/可全县境内群起响应,而谋划操办这件大事。
D.两个都是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于是、就”。句意:就常借孔庙祭祀孔老夫子。/就在于怎样叫士子们朝这目标迈进了。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错误。
正确翻译:坚持认为,兴办学校,属于人们普遍所不感兴趣的事情。
“固”,坚持;“谓”,认为;“学者”,兴办学校,办学;“不乐”,不感兴趣。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这与县令大力兴建县学有直接的关系”错误。原文“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可知,优秀的读书人一直都有,县令大力兴建县学使得本属良才的士子更优秀。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为恐不及”可知,人们对兴学办学感兴趣。
由原文“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可知,办学基础好,优秀的士子多。
由原文“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可知,古代圣人留下的典籍和言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参考译文:
古时候的人,从家庭居住地直至天子的京都,都设有学校。他们从幼年直到成年,未尝在学习状态中脱离开过。通过老师和学友来解开他们的疑难问题,借助奖励和惩处手段来勉励他们不断上进,叫他们对不遵从教诲引起警惕,古代所订立的施教内容、方法与学规虽像这样,但它那要旨,还正是在于务必让人人在各自的善良本性上自觉地来体悟、陶冶和提高,不单单是防止他们邪僻放肆啊。尽管学生存在着性情上刚强或柔弱、缓慢或急躁的差别,但都能使他们步入不偏不倚的境地,不再有过分或赶不上的倾向。导致他们在内心深处识见洞明,正气充沛,那么,一旦施用到前进、退避、表态不表态的时候,就没有得不到最适宜的处理的;一旦把祸福死生的利害关系摆到他们面前,也没有足可以动摇他们的意志的。既然要使他们成为天下的士子,对他们进行身心培养的完备程度竟到此地步,进而又让他们了解天地事物的变化、古今治乱的道理,直至典章制度减裁增补、废止创设、先行与后续、起始与终结的要点,没有一处不清楚的。他们身在堂室门户之上,可有关四海九州的统辖大业永久保持和巩固政权的策略,却全都了然于胸。等到踏上仕途,担当起天下的大任,位居百官的行列中,就会依据所施行的事项,没有一宗应对不了的。为什么呢?这是他们平素所学习请教到的东西造成的。大致说来,凡属人们作息、饮食、日常活动这类小事,直至修养好自己本身,掌握治理国家天下的要领,都从学习中得出来,而片刻也脱离不开教导啊!
大宋兴起,将近一百年了。庆历三年(1043),圣明天子谋求当世的要务,而把兴学列作首位,在这时,天下各地的学校于是得以设立。可正值此时,抚州辖领的宜黄县,仍旧不具备条件拥有学校。士子中求学的人,都一个接一个寄宿在抚州州学,来大家聚集,讲论研习。第二年,天下各地的学校又废止,士子也都离散而去。可春秋两季祭奠先圣先师的大事,因在法令上做出过永远遵行的规定,就常借孔庙祭祀孔老夫子,孔庙又不再做修整。皇祜元年(1049),正赶上县令李君李详到任,才头一遭商议设立学校。而县中士子某某以及他的追随者,都自认为在这时获得机会发愤求学,没有谁不相互激励而趋向振兴地方的文教事业。因而,所需物料不摊派还有剩余,工匠不征调还远远超额。县学的建成,累计起房屋建筑区共有若干处,而门墙和先圣祭室、讲诵经典的厅堂,供士子住宿的房间,全都一所也不缺。累计起器物的数目共有若干件,而祭祀、饮水、睡觉、吃饭的用品,全都一件也不少。校内的塑像与画像,从孔老夫子以下,直到陪从受祭的贤士,全都一个也不丢。所需的图书,无论经典史籍、诸予百家,还是文人墨客的文章,不存在要向外边寻借的。它择定基址,并行施工,从头到尾才总共用了若干天。这是多么周详又迅速啊!
正当四方学校刚要废止时,朝廷主管部门的讨论意见坚持认为,兴办学校,属于人们普遍所不感兴趣的事情。及至观察宜黄县学的修建,恰恰是在那次废止学校才几年以后,只不过该县县令一倡导,可全县境内群起响应,而谋划操办这件大事,县民惟恐自己赶不上一般。据此来看,当初说人们普遍对办学校不感兴趣的人,他那种说法果真不错吗?
宜黄县求学的人,本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士子。而李君担任该县县令,威权得到贯彻,仁爱得到树立,争讼平息,政事大有起色,他所施布的县政,又很棒哩!趁贤良县令在任的时候,又随顺当地向往求学、发愤用功的习俗,修建成在学宫堂室教诲研习的场所,再凭仗图书、器物、用具的必需品无不应有尽有,来培养那些本属良才的士子。尽管古代距离今世已经很遥远了,然而圣人的典籍都还留存,他们讲过的那些话仍可以考察,他们制定的那些法则仍可以求取,特让士子共同学习并究明它。其中礼乐方面各种仪式的详细规定,固然存在着不能再全部照办的东西,至于像使内心纯正,修养好自己本身,肩负起治理国家天下的大任务,就在于怎样叫士子们朝这目标迈进了。先使一个人的品行得到修明,推广到一家去;一家品行得到修明,再推广到乡里邻居、同族亲属去,那么,整个县的风俗就形成了,人才就涌现出来了。教化的推行,道德的归属,并不远离世人啊!能不劝勉吗?宜黄县的士子前来请求说:“希望有篇记文。”这篇记文记下来是在十二月的某一天。
 


相关文言文练习
曾巩《与王深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叙盗》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洪州东门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送丁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阆州张侯庙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熙宁转对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饮归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南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拟岘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论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说宫》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苏明允哀辞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巩《尹公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道山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喜似赠黄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黎安二生序》《迂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筠州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巩《送蔡元振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清心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思政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瀛洲兴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道山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广德湖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秃秃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越州鉴湖图》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公神道碑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刑赏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醒心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南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谢杜相公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筠州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与孙司封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