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礼记·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取材于《礼记·学记》)
【注释】扞 ( hàn) 格:互相抵触。燕:通“宴”,娱乐。辟:邪僻,不正派。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    豫:预防
B.故君子之教喻也              喻:开导
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长处
D.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严:尊敬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
C.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
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
10.判断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3分)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   (3)谈论   (4)引导
序号
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文中的喻意o(4分)
玉不琢,不成器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2.请根据文中“学之道”与“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
(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词语概括“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2分)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        ;或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出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o(4分)
(3)链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分析。(5分)
链接材料: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答案: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8.(3分)C
9.(3分)D
10.(3分)
义项 (1)道理、学说(2)途径、方法 (3)谈论 (4)引导
序号
填对2个得1分,填对3个得2分,填对4个得3分。
11.(4分)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1分);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1分)。
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1分);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1分)。
12.(11分)
(1)(2分)见识浅陋(1分)半途而废(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预见学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握教育契机,适时而教;循序施教;组织学生互相切磋;善于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于答问。(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3)(5分)评分要点:观点明确(1分),有理有据(2分),分析合理(2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够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奋发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未发生前就加以禁止,叫做预防;当学生适合接受教育时而加以教导,叫做时机恰当;不超越学生的学习阶段而讲授,叫做循序渐进;组织学生互相学习以吸收别人的优点,叫做切磋。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缘由。(学生的)错误出现后再去禁止,教与学就会互相抵触,学生便不能改正错误;最佳学习时机已过,然后才去学习,就会辛苦而难有成效,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交流,就会孤陋寡闻;沉溺于与朋友娱乐,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沾染上不良习气,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人师。所以说老师的教学就是启发开导:(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劝勉而不强制,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则平易近人;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则引人思考。能做到关系融洽、平易近人,并能引人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开导了。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施教的人必须要知道。人们在学习中,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学得少,有的过失在于轻视学问,有的过失在于浅尝辄止。这四种过失,是(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教育,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而纠正学生的过失。
大凡学习,尊重教师是难以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这之后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崇,道理受到尊崇,这之后百姓才懂得以敬重的心态对待学习。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请臣子在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时候,不把他当臣子对待;一是教师,不把他当臣子对待。根据大学的礼制,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以此来表示对教师的尊重。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功效加倍,学生从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勤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学生从而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大树,先砍容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等到时间久了,问题就得到解决了;不善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对待提问的人,如同被撞的钟一样,用小力敲打,响声就小,用大力敲打,响声就大,待被撞的钟从容不迫地回响,这样之后钟才会缓缓地响完它的余音;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以上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阅读练习及答案
《聊斋志异》之《骂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讳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劭《人物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诚斋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圣叹《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修望海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脚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礼记·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大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子易箦》阅读练习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