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中说·事君篇》《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说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房玄龄问事君之道,子【注】曰:“无私。”问使人之道,曰:“无偏。”曰:“敢问化人之道?”子曰:“正其心。”问礼乐,子曰:“王道盛,则礼乐从而兴焉,非尔所及也。”
子曰:“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
子见牧守屡易,曰:“尧舜三载考绩仲尼三年有成今旬月而易吾不知其道。”薛收曰:“如何?”子曰:“三代之兴,邦家有社稷焉;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
贺若弼请射于子,发必中。子曰:“美哉乎,艺也!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弼不悦而退。子谓门人曰:“矜而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古之事君也以道,不可则止;今之事君也以佞,无所不至。”
薛收问《续诗》。子曰:“有四名焉,有五志焉。何谓四名?一曰化,天子所以风天下也。二曰政,蕃臣所以移其俗也。三曰颂,以成功告于神明也。四曰叹,以陈诲立诫于家也。凡此四者,或美焉,或勉焉,或伤焉,或恶焉,或诫焉,是谓五志。”
陈叔达为绛郡守,下捕贼之令曰:“无急也,请自新者原之以观其后。”子闻之曰:“陈守可与言政矣。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苟非君子,焉能固穷?导之以德,悬之以信,且观其后,不亦善乎?”
(节选自《中说·事君篇》,有删改)
文本二: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注】子:指文中子。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尧舜三载A考绩B仲尼C三年有成D今旬月E而易F吾不G知H其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焉,用作语气助词,与《劝学》“风雨兴焉”的“焉”用法不同。
B.而,连词,与《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的“而”用法相同。
C.固,固守,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不同。
D.苟,苟且,与《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的“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向文中子请教了侍奉君王、使用人才、教化百姓的道理,得到的回答都和“心”有关。
B.文中子认为夏商周三代和两汉能够兴盛,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朝代臣子忠诚,庶民得到教化。
C.文中子指出君子应注重道、德、仁三方面的修养,而后方可研习技艺,暗含了对贺若弼的批评。
D.文中子继承前说,认为“政”是地方官员用来移风易俗的,而“叹”是用来教导并约束家人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之事君也以道,不可则止;今之事君也以佞,无所不至。
(2)导之以德,悬之以信,且观其后,不亦善乎?
14.文本一第2段和文本二都谈到如何为政及其效果,二者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0.B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尧、舜治国三年考核政绩,孔子行教三年方有成就。如今十天半月就更换官员,我不懂这是什么道理。“尧舜”的谓语和宾语为“考绩”,“仲尼”是“三年有成”的主语,所以应在“绩”后面断开。“尧舜三载考绩”和“仲尼三年有成”句子结构一致,所以在“成”后面断开。“今旬月而易”指前文“牧守屡易”这件事,“吾不知其道”主谓宾完整且句意连贯,所以在“易”后面断开。故选BDF。
1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语气词/结构助词,于此”;句意:王道兴盛,那么礼乐也随之大兴。/风雨就在这里兴起。B.正确。“连词,表并列”;句意:这个人骄傲自大而又刚愎自用。/(沛公)像这样劳苦功高。C.正确。“固守/本来”;句意:怎能安守穷困?/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D.错误。“苟且/假如”;句意:(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故选D。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朝代臣子忠诚,庶民得到教化”错误。由原文“子曰:‘三代之兴,邦家有社稷焉;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可知,文中子认为三代兴旺,是因为诸侯可以世承其国;两汉隆盛,是因为牧守可以世袭其爵。不像现在这样更换频繁。故选B。
13.(1)古人以道侍奉君主,不可行就停止;今人以谄佞侍奉君主,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2)用仁德教导百姓,用诚信来标榜百姓,而后再看他们的表现,不是很好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事”,侍奉;“佞”,谄佞,奸佞。“无所”固定句式,“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2)“导之以德”和“悬之以信”都是状语后置句式,“之”指代百姓;“悬”,悬挂,在文中引申为标榜;“善”,好。
14.①文本一,认为为政的根本(第一选择)是德化,才能使百姓信服。②文本二,认为为政应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才能获得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文本一原文“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可知,本处将古、今为政进行对比,古代以德化为本而以刑罚为末,因此百姓心怀喜悦而仁爱宽厚;而现在专任刑罚而抛弃德化,因此百姓心怀怨恨而奸诈狡猾。所以,文本一强调了为政的根本在于德化,这样才使百姓信服。
由文本二原文“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可知,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所以,文本二强调了为政应竭尽诚心,才能获得人心。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房玄龄问侍奉君王之道,文中子说:“无私心。”问用人之道,文中子说:“不偏心。”房玄龄说:“请问教化百姓之道呢?”文中子说:“端正他们的思想。”问礼乐,文中子说:“王道兴盛,那么礼乐也随之大兴,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文中子说:“古代的行政者,崇尚以德化为本而以刑罚为末,因此百姓心怀喜
悦而仁爱宽厚;当今的行政者,专任刑罚而抛弃德化,因此百姓心怀怨恨而奸诈狡猾。”
文中子见地方官员更换频繁,说:“尧、舜治国三年考核政绩,孔子行教三年方有成就。如今十天半月就更换官员,我不懂这是什么道理。”薛收问:“为何这样说?”文中子说:“三代兴旺,是因为诸侯可以世承其国;两汉隆盛,是因为牧守可以世袭其爵。不像现在这样更换频繁。没有稳定的君主而要求臣子尽忠,没有稳定的人民而要求教化有效,即使说能做到,实则也是无法做到。”
贺若弼请求为文中子展示射艺,每发必中。文中子说:“射艺超群啊!古时君子以道为目标,以德为根据,以仁为标准,而后方可游习于艺。”贺若弼心中不悦,于是离去。文中子对门生说:“这个人骄傲自大而又刚愎自用,难以在当今之世立足。”
文中子说:“古人以道侍奉君主,不可行就停止;今人以谄佞侍奉君主,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薛收问《续诗》。文中子说:“有四部分,有五种志意。四部分是什么?第一是化,天子用来教化天下。第二是政,地方官员用来移风易俗。第三是颂,用来把成就的功业禀告神明。第四是叹,用来教导并约束家人。共此四种,或赞美,或勉励,或批判,或厌恶,或自诫,这就是五种志意。”
陈叔达担任绛郡太守,下达捕贼命令,说:“不要急着抓捕,那些改过自新的人就宽恕他们,看他们以后的表现。”文中子听到后说:“可以和陈郡太守谈论为政之道了。君主无道,民心离散已久。若不是君子,怎能安守穷困?用仁德教导百姓,用诚信来标榜百姓,而后再看他们的表现,不是很好吗?”
文本二:
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忽视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中说·事君篇》《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史·许智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寸已乱》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牧自撰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家教》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刘仁》阅读练习及答案
《僧某献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山窃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家语·六本》《颜氏家训·勉学》《了凡四训·改过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正午壮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钻木取火》阅读练习及答案
《神农尝百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骆问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三游东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公政教》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富国》《晏子春秋·谏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匈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姚文贞公神道碑奉敕撰》《上欲以姚元之为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霞客《蝴蝶泉》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鸡峰》阅读练习及答案
《嗟来之食》《秦西巴纵麑》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有大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命世之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邦斩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说·文中子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