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方苞《通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

通蔽
(清)方苞
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君子则不然。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 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与吾言如响,必中无定识者也;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则其为偏惑也审 。
③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 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18]。君与吾离群而素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
22.下列说法,作者全都认同的一组是(     )。
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佞之虚言也
③誉乎己,则惧焉;毁乎己,则幸焉
④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
⑤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⑥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2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焉              B.矣                C.耳           D.哉
24.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25.本文以“通蔽”为题,第②段中却并未出现“蔽”字。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和“通蔽”的联系。


答案:
22.C  .①句,根据原文“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可知作者认为这是治心之术的共同毛病,作者并不认可;④⑤句,根据原文“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可见作者对他这种过分自信,要求别人认同他的学说的做法也是不认可的。排除有①④⑤的选项。
故选C。
23.B  ACD项,一般表感叹语气或反问语气,只有B项的“矣”表陈述语气。
故选B。
24.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正面强调了面对毁誉异同的正确态度,君子应当惧誉、幸毁、疑同、思异。句式整齐,条理分明,语势强烈。
25.第②段承接上文,进一步分析心术之蔽背后的原因,称善的人可能是出于阿谀奉承或对自己了解不深,而攻恶的背后却可能有十分之三四是值得改正的,由此提出如果一味固执己见那么就会有偏驳的危险。以此为后文劝说挚友刘古塘做铺垫,刘固执己见且喜誉,这样下去会很危险。第②段中虽无“蔽”字出现,但处处围绕“通蔽”,从分析原因、阐明利害的角度进行说理。


参考译文:
别人称赞自己就感觉到很高兴,别人批评自己就感觉到很生气,这是治心之术的共同的毛病。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认为是正确的,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就认为不正确,这也是治心之术共同的毛病。君子却不是这样。别人称赞自己,就感到很恐惧,恐惧自己没有那样的实力,却受到过分的赞美,担心自己掠取别人之美名或成就以为己有。如果有人诋毁自己,就感到很庆幸,庆幸我知道了这个问题,并且把它改正了。如果有人和自己意见相同,就会持怀疑态度,怀疑是否自己有什么见不到的地方,而因别人的赞同又更加坚持自己的谬见。遇到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就会思考,去掉一己之私见,来看一看与自己的观点不相同的学术观点。这样以后就与儒家的思想体系非常和谐了。
假如别人称赞自己,或许这是阿谀谄媚的虚言。不然的话,就是他还不是非常了解我。我行事的缘由,我内心的安定,是我自己所了解的。如果别人攻击我的坏处,那么我不恰当地方的就会很少了。虽然他跟我之间有怨憎的感情,但是他批评我的毛病,即使我不会有十分也会有四三分的。他的话就像我说话的回声一样,我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心中必定没有一定的见解,人云亦云。不然的话,就是我们的见解偶尔相同。他如果替我解惑,那么不恰当的地方就会很少了。世间最正确的道理一定合于人心,不用说内心的感受就是相同的,然而如果坚持一己之见而不问是否合于人心,那么他一定是偏执和糊涂的,这也就很清楚了。
我的好友刘古塘品行正直而清廉,他做学问非常相信自己,从来没有过怀疑。他内心不认可的不赞同的,即使是古人的学说,他也不会无原则的随意赞同,却喜欢让别人认同自己的学说。古人的学说也不能强迫我无原则地认同,却想要让别人认同我自己的学说,这不是治心之术的弊端吗?了解刘君的人认为他这是太过自信;不了解他的,认为他就是争强好胜。刘君和我都离开世俗的人群而独自居住很久了,如果恰好有自己独到的见闻和感受,就会以书信的形式互相探讨。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方苞《先母行略》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与徐贻孙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狱中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方苞《安溪李相国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赠魏方甸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汤潜庵先生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送冯文子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四君子传·王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重建阳明祠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王生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与孙以宁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田间先生墓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二山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与王昆绳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白云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