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遵命曰:“和氏之壁。”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
昔者吴起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主而下虚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楚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①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遵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
(节选自《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蒙工,作古寂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②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刘基《诚意伯集》)
【注】①燔:fán焚烧。②宕冥:高远幽深貌。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A三世而收B爵禄C减百史之D禄秩E损不急之F枝官G以奉H选练之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诳,文中的意思是欺骗、欺瞒,如“出家人不打诳语”意为出家人不说谎话、大话。
B.薨,指诸侯之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薨。古代帝王和皇后之死则称“崩”。
C.什伍,文中指秦孝公设立的基层居民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
D.美,意动用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氏在楚山获得璞玉,先后向厉王和武王进献,但都因玉人的误判而被君王处罚,最终失去了双足,楚文王当政后,此玉才被识得。
B.吴起、商鞅均具有远见卓识,他们针对本国的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使得国家富强,但随着国君的离世,二人也被处以极刑。
C.从对秦孝公的改革建议中可以发现,商鞅认为秦国社会应当鼓励告发、焚毁诗书、严明法令、杜绝私人请托、提高士兵地位。
D.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将其制成了一张音色优美的好琴,把它献给了国家,结果太常以不是古琴为由,拒绝了工之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4分)
(2)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4分)
14.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献宝不被赏识的故事,作者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EG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11.(3分)D。文中是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琴。《邹忌讽齐王纳谏》为形容词意动,认为美。二者意思不同。
12.(3分)B。他们并未“使得国家富强”,文中指出“楚不用吴起而削乱”,可见吴起没有让楚国富强。
13.(8分)(1)(4分)二人的主张已是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与车裂商鞅,这是为什么呢?(“当”1分,“枝解”1分,“而”表并列关系1分,“何也”1分。)
(2)(4分)把它装在匣子然后埋在土里,一年后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匣”名作动1分,“诸”1分,“期年”1分,“适”1分。)
14.(3分)材料一,作者认为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鉴定宝玉,识宝如此之难,由此发出无限感慨,(1分)但对于和氏因献宝不成而惨遭酷刑这一结果,作者表达了强烈的愤慨、悲伤。(1分)
材料二,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一事,批判了只重虚名,不重真才实学的虚伪之风气。(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
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是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与车裂商鞅,又为什么呢?
材料二:
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砍下来做成一张琴,装上弦弹起来,像金属和玉石相应和。工之侨自认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太常寺。(太常寺)让最优秀的乐师来看看,乐师说:“不是古琴。”把琴退给了他。
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与漆工商量,在琴面绘制了断裂的纹理;又与篆工商量,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款识。把它装在匣子然后埋在土里,一年后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一位达官贵人路过看见了,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去,并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看了,都说:“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了,慨叹地说:“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张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这世道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去到宕冥山中,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