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晋王李克用之子。晓音律,习《春秋》,通大义,善骑射。晋王疽发于首,病笃。晋王命其弟克宁等立其子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及卒,亚子袭位为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日“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龙德三年,攻灭后梁,梁未帝朱友贞自焚而死。初,克用在世,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以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召其兵。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材料二:
庄宗之嗣位也,志在渡河,但恨河东地狭兵少,思欲百练其众,以取必胜于天下,乃下令曰:“凡出师骑军不见贼不许骑马或步骑前后已定不得越军分以避险恶。其分路并进,期会有处,不得违晷刻。并在路敢言病者皆斩之。”故三军惧法而戮力,皆一以当百,故朱梁举天下而不能御,卒为所灭,良有以也。
(节选自《五代史补·后唐二十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凡出师 A 骑军 B 不见贼 C 不许骑马 D 或步骑 E 前后已定 F 不得越 G军分 H 以避险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尔,指你们,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率尔”的尔意思不同。
B.治,本文中是安定、太平之意,与《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意思相同。
C.恨,本文中是遗憾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中“恨恨那可论”的恨意思相同。超然客公众号
D.期,有期求、约定之意,文中为后者,《归去来兮辞》中“帝乡不可期”为前者。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存勖精擅音律,爱读《春秋》,通微言大义,善于骑射。他的父亲晋王李克用对他十分器重,认为他定能完成自己的大业,临终前立其为继承人。
B.李存勖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士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夹寨没守住的消息传到后梁帝那里,使其大惊失色。
C.李存勖认为打天下的人不应顾念小的仇怨,而应该用恩德安抚对方,才能一举而名实相符合,李克用听从了他的建议,与刘仁恭讲和,并召请其军。
D.李存勖从小志向远大,即位后立志渡河,夺取天下。他用多种手段训练士兵,激发他们必胜的信心,所以三军戮力齐心,以一当百,最终灭掉了后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4分)
(2)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以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4分)
14.晋王李存勖为什么能够灭掉后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ADF(3分)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正确断句方式为:“凡出师,骑军不见贼不许骑马,或步骑前后已定,不得越军分以避险恶。”意思是:凡是出兵,骑兵没有遇到敌人不允许骑马,或是步兵骑兵前后阵形已确定,不能逾越军人职分来躲避危险。(每选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C(3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文中的“恨”意为遗憾,而“恨恨那可论”中的“恨”意为愤恨,两者意思不同。A项文中的“尔”意为你们,“率尔”中的“尔”意为轻率、草率,两者意思不同。B项文中的“治”与“明于治乱”的“治”都是安定、太平之意,两者意思相同。D项文中的“期”意为约定,“帝乡不可期”的“期”意为期求。故选C。超然客公众号
12.D(3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激发他们必胜的信心”错,根据文意,李克用没有激发将士必胜的信心,而是制定了严苛的军法,三军因惧怕军法而尽力,都能够以一当百。
13.(1)(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到来。(诘旦,清晨;斥候,侦察兵;意,预料。)
(2)刘仁恭向李克用请求救援,(李克用)因为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最终没有答应他。
(状语后置句,向李克用请求救援;返覆,反复无常;竟,最终。)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对实词、虚词词语意与语境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1)句翻译中,侧重考查学生的固定词语的积累,如“诘旦”,平明,清晨;“斥候”,侦察兵;除此之外,也侧重考查学生结合前后文的意识,如“意”,根据前文交代“有大雾,梁军没有侦察兵”,所以梁军就没料到晋军会到。很显然此处的“意”为预料之意。(2)句主要考查开头的状语后置句,固定词语“返覆”以及“竟”的语境意。状语应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前边,但本句却放在了动词“求救”的后边,我们翻译时需要将“于李克用”放在“求救”的前边去,翻译成“向李克用请求救援”;返覆,作为固定词组翻译为“反复无常”;而“竟”的含义很多,根据前文可知,刘仁恭遇到问题了前来求救,但是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所以面对他的请求最终都没有答应。
【评分细则】共8分,每句4分。(1)句中,“诘旦”,清晨;“斥候”,侦察兵;“意”,预料;每点各1分,句意1分。(2)句中,状语后置句,向李克用请求救援;“返覆”,反复无常;竟,最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命题角度:一为概括人物性格品质,二为筛选概括原因,三为提炼事物特点,四为概括作者观点,五为比较分析概括。我们作答时需要审清题干,抓住问题的关键,确定答题范围,整理好找的关键词句,忠于原文,用自己的话分点作答。本题是概括原因题。需要结合两则材料来看,注意答题从不同方面入手。本题共四点,从“李存勖在次日清晨大雾之中,出其不意发兵,打得梁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纷纷向南逃跑”可得出“善用奇兵,骁勇善战”,从“如刘仁恭向李克用请求救援时,他分析当前形势,晓以利弊,最终劝服李克用答应”可得出“思深虑远,长于谋略”,从“李存勖成为晋王之后,严明军队纪律,军队士兵大部分都能够以一当百,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强大”可得出“军纪严明,战斗力强”,从“他罢斥了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那些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可得出“为政清明,后方稳固”。
【评分细则】共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2)点如答“顾全大局,长于谋略”也可;除以上四点外,答“立志高远,志在天下”也可。超然客公众号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是代北沙陀人,晋王李克用的儿子。他精擅音律,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善于骑射。晋王李克用头上长了个毒疮,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李存勖为嗣,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等到李克用死后,亚子继承了晋王位。五月辛未朔日(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到来。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龙德三年,进攻并灭掉后梁,梁末帝朱友贞自杀而死。当初,李克用活着的时候,刘仁恭向李克用请求救援,(李克用)因为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最终没有答应他。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李克用认为他说的对,于是答应与刘仁恭讲和,并召请他的军队。
材料二:
庄宗即位后,立志渡过黄河,只是遗憾河东地域狭小,兵力较少,心中想要多加训练士兵,以便在争夺天下中取得胜利,就发布了命令说:“凡是出兵,骑兵没有遇到敌人不允许骑马,或是步兵骑兵前后阵形已确定,不能逾越军人职分来躲避危险。如分兵行军,在约定的地方会合,不得延迟片刻。且在进军路上胆敢说困难的,都处死他们。”所以三军都惧怕军法而尽力,都能够以一当百,所以后梁用尽天下的力量却不能抵御,最终被他灭掉,的确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