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先府宾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承恩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先府宾墓志铭
(明)吴承恩
①先君讳锐,字廷器。以贫故,逾数岁,始遣就社学先生。社学先生则勤教诸学生书不教先君书先君辄从旁听窥尽得诸学生所业者。于是通小学、《论语》、《孝经》矣。社学先生反以为奇,欲遣就乡学。
②时众率尚善俯仰者,先分则木讷迟钝,循循然。人尝以诈,不知解,反而大以为诚;侮之,不应,亦不怒。又日日读古人书。于是一市中哄然以为痴也。承恩记忆少小时入市中,市中人指曰:“是痴人家儿”。承恩归,恚啼不食饮,公知之,笑曰:“儿翁诚痴 ,儿免为痴翁儿乎。”及承恩冠矣,先君且年老,见旧时易侮先君者,尽改节为敬恭。里中有争斗较量,竞趋先公求平;面折之,亦欣欣去。乡里无赖儿相聚为不善,卒遇公,一时散去。承恩于是喜,从容言曰:“此殆痴效欤。”
③唯日饮酒,然不取醉,三爵后,便颓然啸歌。遇好风日,即徐徐负手去,遍历近郊古寺中,或大林下,俯仰徘徊焉。盖终其身未尝入州府。郡太守兵马巵山公闻之以为贤。乡饮召为宾,不至,三命然后赴,然频频自谓不敢当也。
④性无一所好,独爱玩群籍,不问寒暑雨旸,日把一编坐户内。每读书至屈平见放,伍大夫鸱夷,诸葛孔明出师不竟,岳鄂武穆死诏狱,未尝不双双流泪也。又好谈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云。
⑤生来鲜疾病,一日买船泛城西太泽中,意欣欣出门去矣,归即不起,盖嘉靖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也。天乎,痛何言哉!天乎,痛何言哉!距生时为天顺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寿盖七十二云。
(有删改)
【注】①社学: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学校。后文的“乡学”是比社学高一次的地方学校。②小学:古人作文字之学为小学。③巵山公:指葛木,字仁甫,号巵山,浙江上虞人,嘉靖初年曾任淮安知府,有急政。巵:音zhī。④乡饮: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宴,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⑤鸱夷:皮制的口袋。指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后盛以皮制的口袋投入钱塘江。鸱:音chī。
15.解释文中加点字。
(1)易侮先君者(       )
(2)出师不竟(       )
1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1)尽改节为敬恭(       )
A.操行    B.节奏    C.法度    D.礼节
(2)面折之(       )
A.折断    B.折服    C.挫败    D.责难
17.将文中第③段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饮召为宾,不至,三命然后赴,然频频自谓不敢当也。
18.上文第①段划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进行标识。
社学先生则勤教诸学生书不教先君书先君辄从旁听窥尽得诸学生所业者
19.请分析上文第②段写吴承恩父亲“木讷迟钝”,市中人“以为痴”的作用。
20.宋代文学家曾巩说:“夫铭志之于世,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益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根据此观点,联系全文,分析吴承恩父亲的形象。
 
 
 
 
答案:
15. 轻视     完成    16.     D     D    17.设下乡饮宴征召他为幕僚,没有去,多次授命之后才前往,然而屡次说自己当不起。    18.社学先生则勤教诸学生书/不教先君书/先君辄从旁听窥/尽得诸学生所业者    19.①刻画了人物忠厚朴实的形象。②为下文写人们前去求得公平等内容做铺垫。    20.①为人忠厚朴实。②热爱读书,知识丰富。③有着菊花一般超凡脱俗的品质。④关注时事,了解社会。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1)易:轻视。句意:轻视侮辱父亲的人。
(2)竟:完成、完结。句意:诸葛亮出师却没能完成大业。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1)节:礼节。句意:全部改变礼节恭敬地对待他们。
故选D。
(2)折:责难。句意:即使当面指出其过失(责难他)。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召”,征召;“三”,多次;“当”,承当。
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社学先生尽力教其他学生学习读书,不教父亲读书学习。父亲总是在旁边偷看偷听,得到了诸学生所学习的内容。
“社学先生”作主语,“教”作谓语,“诸学生书”作宾语,完整主谓句,在“诸学生书”后断开;
“不教先君书”省略主语,“先君书”作“教”的宾语,其后断开;
“先君”作主语,“听窥”作谓语,主谓结构,谓语后断开。
故断句为:社学先生则勤教诸学生书/不教先君书/先君辄从旁听窥/尽得诸学生所业者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由“时众率尚善俯仰者,先分则木讷迟钝,循循然。人尝以诈,不知解,反而大以为诚;侮之,不应,亦不怒”可知,吴承恩父亲并非真的木讷呆傻,只是为人质朴,认为他人都是好人,也不因为他人的侮辱而愤怒。因此该部分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前文写“市中人指曰:‘是痴人家儿’”,突出人们认为吴承恩父亲呆傻,而后文却写“见旧时易侮先君者,尽改节为敬恭。里中有争斗较量,竞趋先公求平;面折之,亦欣欣去。乡里无赖儿相聚为不善,卒遇公,一时散去”突出了吴承恩父亲因为品德高尚,在乡里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地位,因此该部分为后文做了铺垫。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人尝以诈,不知解,反而大以为诚;侮之,不应,亦不怒”可知,他不因他人侮辱而愤怒,不认为他人在欺骗自己,可见他为人忠厚朴实。
结合“性无一所好,独爱玩群籍”可知他没有其它爱好,只喜欢读书,可见他热爱读书,知识丰富。
结合“晚年特爱菊”可知,他万年尤爱菊花,作者借此表现他有着菊花一般超凡脱俗的品质。
结合“又好谭时政”可知,他喜欢谈论政事,可见他关注时事,了解社会。
参考译文:
我的父亲名锐,字廷器。因为贫困的缘故,过了好几岁,才去往社学跟随先生学习。社学先生尽力教其他学生学习读书,不教父亲读书学习。父亲总是在旁边偷看偷听,得到了诸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于是贯通了通小学、《论语》、《孝经》。社学先生认为父亲是奇才,想要让他去乡学就读。
当时的人崇尚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先父质朴而不善辞令,遵循规矩。人们曾经欺诈他,不懂,反而认为人家很诚实;侮辱他,不回应,也不愤怒。又一天天读古人书籍。于是市井中的人纷纷认为他是一个呆傻之人。我回忆儿时前去集市中,集市中的人指着我说:“这就是痴人家的孩子”。我回到家,愤怒大哭不吃不喝,父亲知道后,笑着说:“你的父亲确实呆傻,你免不了做痴翁儿子啊!”等到我二十岁,父亲即将年老,看到以前轻视侮辱父亲的人,全部改变礼节恭敬地对待他们。乡里有人互相争斗一较高下,争相跑到父亲处求得公平;即使当面指出其过失,也会高兴离开。乡里的无赖聚在一起做坏事,突然遇到先君,一下子就四散离开。我于是很高兴,父亲舒缓悠闲地说:“这大概就是痴傻的作用吧。”
父亲每天饮酒,然而从不喝醉,喝了三杯以后,就寂然吟啸高歌。遇到好天气,就慢慢地背着手离开,遍游近郊的古寺,或者在树林里俯仰徘徊。父亲终生不曾进入州府。州郡的太守巵山公听说父亲后,认为他是贤才。设下乡饮宴征召他为幕僚,没有去,多次授命之后才前往,然而屡次说自己承当不起
父亲没有什么爱好,只喜欢博览群书,无论寒冷还是暑热,无论下雨还是艳阳,每天拿着一本书坐在房内。每每读到屈原被流放,伍子胥被杀害,诸葛亮出师却没能完成大业,岳飞死在诏狱,没有一次不泪流满面。又喜欢谈论政事,心里感到不平时,总是拍着茶几愤叹惋惜,内心郁闷。
父亲生来很少生病,一天买船去城西太泽中游玩,高高兴兴地出门离开,回家就卧床不起,大概是嘉靖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也。苍天啊,我的痛苦如何言说!苍天啊,我的痛苦如何言说!父亲生于天顺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享年七十二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先府宾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亭林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极乐寺纪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宜黄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谓颜回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津弋人得一鸿》阅读练习及答案
《仲尼居, 曾子侍》《新唐书·任敬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苏斋类集·锦石滩》阅读练习及答案
《随何难汉高祖》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玄对应劭》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子敬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隋书·董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东坡北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邕听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外篇·山木》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农为盐商解窘》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鲁直敬重苏轼》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牛僧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文坼意外遂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专力则精,杂学则粗》阅读练习及答案
俞长城《罢弈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宴客摆阔》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