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旨下,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愚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韩琦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亦疑之,遂罢为现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属文动笔如飞: 撰写 B.或衣垢不浣: 洗
C.鲜不为大奸匿: 少 D.侠又坐窜岭南: 因为
6、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时君主常常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以示褒奖,与“谥”作用相同。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生活俭朴,好多人认为他道德高尚,而苏洵却认为他是奸臣。
B.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但当欧阳修申请退休时,王安石却不挽留。
C.熙宁七年春发生了严重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中多人都归罪于王安石。
D.王安石当宰相后实施改革,很多大臣都表示反对,韩琦就是其中之一。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5分)
(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5分)
答案:
5、D 被判罪 6、答案:D.赠与谥号不同
7、A苏洵认为这样的人很少不是奸臣。
8、(1)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赋分点:“以示”“为”“延”,大意2分。
(2)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平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
赋分点:“虑”“但”“修”,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
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
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在全国颁布推行。
欧阳修请求辞官回乡,冯京奏请让欧阳修留任,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把韩琦当作国家的支柱。像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就会败坏一个地方,在朝廷就会败坏朝廷,留他有什么用?”皇帝于是听从了王安石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他曾经跟随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排斥他们。
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曹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
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圣旨下达,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乱了天下!” 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改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