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四、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B. 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C. 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D. 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己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B. “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玺的作用也分为:权玺(权杖),国玺(御印),令玺(金牌)。
C.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春秋》、《汉书》合称“前四史”。
D. “建武”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杜诗重视农业生产,创造发明了运输工具,减轻了农民的运送粮食的艰辛,故南阳人民称他为“杜母”。
B. 杜诗在南阳任职期间,执法严厉,打击了一些作恶多端、民愤很大的强豪地主;还领导人民兴修水利,扩大耕种面积,使南阳郡日益富足。
C. 杜诗历经功曹、侍御史、成皋令、沛郡都尉、汝南都尉及南阳太守等。由于办事干练,有决断,受到光武帝刘秀赏识。
D. 他一生廉洁清贫,生前没有购置田产,死后连丧葬之处也没有。光武帝下令在郡守官邸里为他治丧,并赐绢绸千匹,以作为治丧的费用。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书。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答案:
10. B 句意: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依照旧制,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
“曰”后是杜诗所说的话,故应在“曰”后断句,据此排除CD。
“兵者国之凶器”作“闻”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
11. C C.“与《史记》、《春秋》、《汉书》合称‘前四史’”说法错误。应将《春秋》改为《三国志》。故选C。
12. A A.“创造发明了运输工具”说法错误。文中“造作水排”中“水排”并非运输工具,而是水车,是一种灌溉工具。故选A。
13. (1)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
“自以”,自认为;“劳”,功劳;“避”,避让,可以翻译为“让给”。
(2)(杜诗)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巧因病去世。
“坐”,因……受到惩罚;“征”,被征召;“会”,正巧,正赶上。
参考译文:杜诗,字君公,是河内汲县人。年轻时很有才能,在郡里为官担任公曹,以公平著称。更始年间,被大司马府征召。建武元年,一年之中连升三次官职到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干不法之事,在城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杜诗晓逾萧广,他仍不改悔,于是杜诗就杀掉了萧广,回京后把情况奏报给光武帝。光武帝召见了他,赐给他仪仗,又派他到河东巡视,去招降和诛杀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带领骑兵突击贼兵,杀死了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拜授为成皋令,做了三年官,政绩十分突出。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俭朴,施政清正平和,靠诛杀强暴的人建立威望,他还善于计划谋略,减少和爱惜民力劳役。又设计制造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人力少,而收获多,百姓觉得这样的很便省。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丰足富裕,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称赞他说:“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杜诗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不应长期担任大郡长官,请求降职,用以把职位让给功臣。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所以没有同意这个请求。杜诗喜欢推举贤才,多次举荐名人士清河人刘统以及鲁阳董崇等人。当初,法令制度还非常简单,朝廷还只是以皇帝的玺书调兵,没有虎符作凭信,杜诗上疏说:“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依照旧制,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符信会合无误,作为信用,这是用以证明国家的命令,表示重视,加强威信的。先前发兵,只是用玺书,如果有奸邪的人欺骗作假,也无法知道。我认为军事行动还在进行,贼人尚未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该慎重,可以设置虎符,以断绝奸人作恶之源。先前魏国的公子无忌,威德远播邻国,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如果如姬没有杀父之仇,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事情有复杂不可以减省的,繁费出于不得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杜诗上书奏报,建议被朝廷采纳。杜诗虽然在外地做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大推行。建武十四年,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被征召问罪,正巧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没有地方下葬。皇上下诏在郡中官邸治丧,并赐一千匹绢办理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