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旗亭画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薛用弱《集异记》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②,而游处略同③。
三诗人尝共诣旗亭,贳④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⑤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有妙伎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继而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及诸人唱毕,谓之曰:“此辈皆潦倒乐官,向之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伎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既唱,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⑥。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⑦?”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
①旗亭:即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②风尘未偶,意即未做官。③游处略同:交游相处大抵都在一块儿。④贳(shì):买。⑤伶官:指乐官、乐师。下文中的“伎”指的是以歌舞娱乐宾客为业的女子。⑥谐笑:戏笑,嬉笑。⑦欢噱(jué):欢快地大笑。
7.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
(1)每不自定其甲乙(联系语境法:下文写“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释义:                                        
(2)诸伶不喻其故(成语推断法:家喻户晓)
释义:                                        
(3)饮醉竟日(查字典词典法:①完结②全,自始至终③追究④副词,终于,终究)
释义:                                        
8.为了读通文段,小苏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B.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C.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D.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9.小苏对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了梳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表。
释义
本文中的例词
学过课文中的例词
表示瞬间,很短时间就发生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中的“须臾”
            
表示先前、曾经发生
            
曩者霸上中的“曩”(《周亚夫军细柳》)
表示已经发生
“既唱,之涣即揶揄二子曰”中的“既”
“待君久不至,已去”中的“已”(《陈太丘与友期》)
表示相继发生
            
 
我的发现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这些词有④            的作用。
10.小州不知道文中提到的“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这两个词的意思,请任选一个,联系下面的短文为其补充一条注释。
【链接】
客有歌于郢①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②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③,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④,杂以流徵⑤,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①郢(yǐng):楚国的都城,位于今湖北荆州东北。②属(zhǔ):接续。③《阳阿》《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④引商刻羽:指我国古代音乐中的音调。⑤流徵:指变徵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我选择:          
我的注释:                                                         
11.小州认为,文章以王之涣“大谐笑”结尾,更能凸显人物形象,最后一段完全可以删去。对此,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7. 高低(上下、好坏、优劣等)     明白     全;自始至终
8.A    
9.     “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或“顷刻两毙”中的“顷刻”;“居无何”中的“无何”     “三诗人尝共诣旗亭”中的“尝”;“向之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中的“向”     “寻续而至”中的“寻续”;“寻又一伶讴之”中的“寻又”;“继而又一伶讴曰”中的“继而”(写出一个即可)     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得人物上场富有次序、层次,表现几位诗人诗歌的传唱度很高。(写出一个方面即可,有其他合理理解也可以)    
10.     下里巴人,     比喻通俗的或低级的文学艺术。(大致意思对即可分)或: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1.示例1:同意,以王之涣“大谐笑”结尾,文章戛然而止,写出了王之涣的率性洒脱,狂放不拘,才华过人,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更加耐人寻味。(整体理解,意思对即可)
示例2:不同意,结尾段中诸伶“起诣”“竞拜”,从侧面表现了王之涣的才华过人;“饮醉竟日”则写出了三位诗人志同道合、洒脱不拘,豪放豁达的性格。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意思是如果谁的诗被当做歌词的最多,谁的诗就算最好。可见是对三人歌词高低的评论。甲乙:高低(上下、好坏、优劣等)。每不自定其甲乙:从来没有自己确定过高下。
(2)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喻:明白。诸伶不喻其故:那些乐人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3)饮醉竟日:畅饮了一整天。竟:全;自始至终。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本句意思是:如果是我的诗,你们应当拜倒在我的座位下面,尊我为老师。“倘是吾诗”是假设,“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是两个结果,因此断句为: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故选A。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①表示瞬间,很短时间就发生的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的“少时”;
②三诗人尝共诣旗亭:三位诗人曾经一起到酒楼。“尝”,曾经,表示先前、曾经发生。
③寻续而至:有四个年轻的歌女相继到来。“寻续”,相继,表示相继发生。
④表示时间的词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得人物上场富有次序、层次,如“寻续而至”引出“妙伎四辈”的出场,结合“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可知,表现几位诗人诗歌的传唱度很高。
10.本题考查理解词意。
下里巴人,结合链接“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可知,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或低级的文学艺术。
1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示例:不同意,结尾段中诸伶“起诣”“竞拜”“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写诸伶的行为和语言,结合上文“此辈皆潦倒乐官,向之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可知,从侧面表现了王之涣的才华过人;“三子从之,饮醉竟日”意思是三位诗人接受了邀请,畅饮了一整天,则写出了三位诗人志同道合、洒脱不拘,豪放豁达的性格。
参考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诗坛,当时他们奔波困扰,很不走运,但出外、家居却经常在一起。  
有一天,天气寒冷,下着小雪,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赊酒小饮。忽然,有十几个梨园的乐人上楼来聚餐。三位诗人就离开坐席退到角落里,围着炉火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又有四个年轻的歌女相继到来。她们穿戴豪华,体态柔美,容貌非常明艳漂亮。不久,乐人们奏起音乐,都是当时著名的乐曲。王昌龄等悄悄地相约说:“我们各自占有诗名,从来没有自己确定过高下,现在可以暗中听这些乐人唱歌,如果谁的诗被当做歌词的最多,谁的诗就算最好。”  
一会儿,一个歌女打着拍子唱了起来,歌词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伸手在墙壁上画了一下,说:“一首绝句。”接着,又一个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伸手在墙上画了一下,说:“一首绝句。”下面,又一个歌女接着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就又伸手在墙上画了一下,说:“我有两首绝句了。”王之涣认为自己成名已经很久,就对他们两人说:“刚才这几个都是失意的歌女,唱的都是《巴人》《下里》一类俗曲,像《阳春》《白雪》那样的雅调,水平差的哪里敢唱呢!”说完,就指着歌女中最漂亮的一个说:“请等着听这位唱的歌,如果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我的诗,你们应当拜倒在我的座位下面,尊我为老师。”三人就嬉笑着等待。很快就轮到那个头梳双环发髻的歌女唱了,唱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立即戏弄王昌龄、高适两人说:“乡巴佬,我可不是瞎说的吧!”三个人就大声说笑起来。
那些乐人不明白是什么原因,都站起身走过来,问道:“不知诸位公子为什么这样欢声大笑?”王昌龄等就告诉乐人们事情的经过。乐人们争着行礼说:“我们俗眼不识神仙,请诸位暂屈贵体,俯就宴席。”三位诗人接受了邀请,畅饮了一整天。
【链接】有个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其声而为商音,压低其声而为羽音,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旗亭画壁》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语·阎没叔宽谏受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坡志林·官职篇》《孟子见梁惠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宗羲《原君》《孟子·梁惠王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拟岘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大戴礼记·国不务大》《吕氏春秋·期贤》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荒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赵贞吉传》原文及翻译
《管子·重令》《吕氏春秋·离俗览》阅读练习及答案
《今大道既隐》《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周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慎大览》《韩非子·五盘》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封禅书》《容斋随笔·汉唐封禅》阅读练习及答案
《百战奇略·凡敌人强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封禅书》《资治通鉴·梁纪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黄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拯《媭砧课诵图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吴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书·赵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谏说之难》《韩非子·说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州安国寺记》《行香子·述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郭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狄梁公疗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