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言:“若开卫河,距黄河百步置仓廒,受南京所运粮饷,转致卫河交运,则公私交便也。”上命廷臣议,俟民力稍苏行之。九年春二月己未,命工部尚书宋礼开会通河。洪武中,河岸冲决,河道淤塞。故于陆路置八递运所,岁久民困其役。永乐初,屡有言开河便者,上重民力未许。至是,济宁同知潘叔正言:“浚而通之,非惟山东之民免转输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也。”于是遣侍郎金纯发山东、直隶、徐州民丁,并力开浚。命宋礼总督之。
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言:“去年卫河水溢,河岸倒塌。”命工部尚书宋礼相度措置。夏四月,尚书宋礼奏:“今开河泄水以入旧黄河,则至海丰大沽河入海。”上命俟秋成为之。宣宗宣德七年,置吕梁漕渠石闸。初,陈瑄以吕梁上洪地险水急,漕舟难行,奏令民于旧洪西岸凿渠深二尺,阔五丈有奇,夏秋有水,可以行舟。至是,复欲深凿,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事闻,命附近军卫协成之。世宗嘉靖七年,通惠河成,粮运从河入,省轻赍银一十一万,诏给军三之一。初,弘治中,议定折耗银曰轻赍,凡轻赍之银官给之。漕抚李蕙请赍余贮库,听来年缺者贷偿之。上可其奏,著为令。嘉靖初,河漕总兵杨宏奏:“轻赍随军人,缓急有济。若贮漕库,非法也。”大学士费宏言:“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诏皆给军,军欢然。神宗万历七年,复筑高堰。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谷应泰曰:漕河之底绩,古今之明德也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B.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C.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D.隆庆中/高堰废淮水/坏民田/至是/议复筑之/堰成淮水/复由清口会黄河入海/而黄浦不复冲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俟民力”中的“俟”指等待,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以俟君子”的“俟”相同。
B.递运所,明朝重要的运输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粮食的运递,也负责军饷的运输等。
C.山东,古时候多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明朝多指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的行省。
D.御史,古代执掌监察的官员,明朝称派到各地察吏政、修水利等的御史为巡按御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士唐顺谏言疏通卫河,认为此举公私两便,明成祖下令群臣商议,商议后决定待民力逐渐恢复后再施行;后来卫河河岸倒塌,皇上便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
B.洪武年间,会通河河岸被冲垮,河道堵塞,运输被迫改为陆运,百姓劳役负担加重;永乐年间,明成祖听取臣下开河的建议,派金纯征调多地民丁合力开浚。
C.原先,吕梁上洪地势险恶,水流湍急,船只难行,陈瑄奏请让百姓开凿水渠以便行船;宣德年间,陈瑄计划深凿河道,明宣宗听奏后命令附近军卒协助修建。
D.弘治年间,李蕙建议由官府统一管理多余轻赍银;嘉靖初年,杨宏认为将多余轻赍银贮存在漕库并不合理,如果交给卫军,就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置石闸三,时其启闭以节水,庶几往来无虞。
(2)卫军终岁勤劳,给京军幸有羡,宜与之。
14.明朝的河道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 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3分)选A . 动词“废”“坏”的主语分别是:“高堰”“淮水”,应在“淮水”前断开,排除C、D两项。“由清口会黄河入海“指从清口汇入黄河流入大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11. ③分)选D. D项,“明朝称派到各地察吏政、修水利等的御史为巡按御史”错误。巡按御史,中国古代官职,御史的一种,隋朝设置,职能是视察地方行政监察官员,并不负责兴修水利。
12.(3分)选A. A项,“皇上便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错误。由“巡按山东御史……俟秋成为之”可知,皇帝在得知“卫河水溢,河岸倒塌”后,只是让宋桃“相度措置”,宋礼经过调查后提出解决方法,然后皇帝命令等秋天庄稼成熟后再动工,并不是“让宋礼立即着手疏通“。
13.(1)(4分)设置三道石间,适时开关调节水位,希望船只往来没有忧患。(“置”“庶几”“虞”各1分,句意1分)
(2)(4分)卫军终年辛勤劳苦,供应京军侥幸有些盈余,应当发给他们。(“勤劳““给““羡“各1分,包意1分)
14.()①疏浚河道,消除水患;②方便各地物资转运;③减轻百姓负担;④节省朝廷开支。(每点1 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明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上奏:“如果疏通卫河,在距黄河百步远的地方修建仓库,接收从南京运送过来的粮食和军饷,再改由卫河运送,这样于公于私都便利。明成祖命令朝中大臣商议此事,决定等到民力逐渐恢复后再兴建这项工程。永乐九年春二月己未日,(明成祖)命令工部尚书宋礼疏通会通河。洪武年间,河岸被冲破决口,河道淤积堵塞。所以在陆路设置了八处递运所,时间长了,百姓被这种差役困扰。永乐初年,经常有人上书认为疏通洞道是有利的,明成相因担心民力困乏没有准许。到这时,济宁同知潘叔正上奏:“疏通河道,不只是可以免除山东的百姓辗转运输粮饷的劳苦,实在对国家有极大的益处。”(明成祖)于是派遣侍郎金纯征调山东、直隶、徐州的民丁,合力开掘疏通河道。命令宋礼总管督察此事。
永乐十年春正月,巡按山东御史许堪上奏道:“去年卫河河水泛滥,河岸倾倒塌陷。”明成祖命令工部尚书宋礼前去视察并酌情安排处理。夏四月,尚书宋礼上奏道:“现在开辟河道排泄河水让它流入黄河旧河道,那么河水流到海丰大沽河进入大海。”成祖下令等秋天庄稼成熟后再动工。明宣宗宣德七年,设置了吕梁运河石闸。当初,陈瑄因为吕梁上洪地势险恶水流湍急,漕船难以行进,上奏朝廷让百姓在旧运河西岸开凿了一条深二尺、宽五丈多的水渠,夏、秋两季有水时,可以行船。到这时,又想深深地开凿(河道),设置三道石闸,适时开关用来调节水位,希望船只往来没有忧患。(明宣宗)听到奏报,命令附近军卒协助隧建完成这件事。明世宗嘉靖七年,通高河开凿完成,粮饷运输从河道出入,节约轻赍银十一万两,世宗诏令供给军队其中的三分之一。当初,弘治年间,商议决定将折耗银两称为轻赍银,凡是轻赍银两都由官府供给。漕抚李惠奏请将剩余的轻赍银都贮存在官府仓库中,等到第二年缺少银两时再借贷给他们。皇上准许了他的奏请,发文成令。嘉靖初年,河漕总兵杨宏上奏道:“轻赍银应随属军队,紧急之时可以救济。如果贮存在漕库,是不合乎法度的。”大学士费宏说:“卫军终年辛勤劳苦,供应京军侥幸有些盈余,应当发给他们。”明世宗下诏书全部调拨给军队,军中上下都非常高兴。明神宗万历七年,又建筑高大的堤堰。隆庆年间,高堰塌毁,淮水毁坏民田。到这时,朝廷商议重新修筑高堰。高堰筑成后,淮水又从清口汇入黄河流入大海,黄浦就不再冲决堤岸了。谷应泰评说:(明朝)治理漕运河道所取得的成绩,是古往今来最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