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荀卿论》《李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常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柯,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苟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节选自苏轼《荀卿论》)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奏。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住,得商鞅任之。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注]。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战!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注]中侈君: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张吾之宠:扩大国君对自己的宠爱。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见其师历诋A天下之贤人B以自是C其愚D以为古先圣王E皆无足法者F不知G首卿H特以快一时之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怪,认为……奇怪,意动用法,与《屈原列传》中“又怪屈原以彼其材”的“怪”用法相同。    
B.让,谦让,与《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的“让”意思不同。
C.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之”用法不同。
D.值,遭逢、遇到,与《出师表》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的“值”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虽然师从荀卿,却视其如仇敌,所以事秦后不久便焚烧了儒家经典,完全改变了古代先贤先王的法令制度。
B.苏轼认为夏商的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对于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等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
C.苏轼通过对荀子的考查,认为苟卿图一时痛快而发高论对李斯有激发作用,故将李斯施政弊端归咎于师承影响。
D.关于李斯乱天下的行为是否与苟子有关,苏姚二人持有不同观点,但关于李斯事秦后废仁政之举的过失,二人都不否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2)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14.姚鼐不同意苏轼“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
10.BDF
11.B
12.A
13.(1)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4分)
(2)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的国君的隐情,一味地采取委屈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4分)
14.①秦的变法源于商鞅,李斯在秦国所为是继商鞅法家之学而已;②李斯所为更多的是“趋时附势”,扩大国君对他的宠爱,谈不上实践某个学说;③李斯舍弃了荀子“述先王而颂言儒效”之学。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去常对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感到奇怪,他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的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不过是当强盗、仇敌来看待。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如此众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那位弟子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驾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苟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他的儿子必定会行凶打劫。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    
材料二: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国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但是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满足。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国君对自己的宠爱。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经》《尚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趋于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经历的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于现实的主子罢了。况且人做善事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没听说过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但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罪行推及荀卿,不也是差得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李斯。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的国君的隐情,一味地采取委屈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尤其可怕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鸟雀近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伐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钟山记》《石钟洞叙》《观物内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李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取郜大鼎于宋》《史记·太史公自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记六一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朋党论》《上神宗皇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苏廷评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臣论》《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州安国寺记》《行香子·述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潮州韩文公庙碑》《谢欧阳内翰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养生》《东坡志林·赠张鹗》阅读练习及答案
《刑赏忠厚之至论》《韩非子·二柄》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思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记游定惠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传》《哨遍·为米折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龙图燕公肃雅多巧思》《徐州莲华漏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刑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黄鲁直书》《答黄庭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黄鲁直》《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眉山远景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朱鄂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厚货财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汉高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梁贾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赤壁赋》《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陈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日喻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章子厚》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