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苏洵《利者义之和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4分)
利者义之和论
苏洵
义者,所以宜天下,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苟宜也,宜乎其拂天下之心也。求宜乎小人邪,求宜乎君子邪?求宜乎君子也,吾未见其不以至正而能也。抗至正而行,宜乎其拂天下之心也。然则义者,圣人戕天下之器也。伯夷、叔齐殉大义以饿于首阳之山,天下之人安视其死而不悲也。天下而果好义也,伯夷、叔齐其不以饿死矣。虽然,非义之罪也,徒义之罪也。武王以天命诛独夫纣,揭大义而行,夫何恤天下之人?而其发粟散财,何如此之汲汲也?意者虽武王亦不能以徒义加天下也。
《乾·文言》曰:“利者,义之和。”又曰:“利物足以和义。”呜呼!尽之矣。君子之耻言利,亦耻言夫徒利而已。圣人聚天下之刚以为义,其支派分裂而四出者为直、为断、为勇、为怒,于五行为金,于五声为商。凡天下之言刚者,皆义属也。是其为道决裂惨杀而难行者也。虽然,无之则天下将流荡忘反,而无以节制之也。故君子欲行之,必即于利。即于利,则其为力也易,戾于利,则其为力也艰。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故君子乐以趋徒义,而小人悦怿以奔利义。必也天下无小人,而后吾之徒义始行矣。呜呼难哉!圣人灭人国,杀人父,刑人子,而天下喜乐之,有利义也。与人以千乘之富而人不奢,爵人以九命之贵而人不骄,有义利也。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下运诸掌矣。
五色必有丹而色和,五味必有甘而味和,义必有利而义和。《文言》之所云,虽以论天德,而《易》之道本因天以言人事。说《易》者不求之人,故吾犹有言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而亦所以拂天下之心        拂:违逆
B. 抗至正而行             抗:坚持
C.圣人戕天下之器           戕:伤害
D. 爵人以九命之贵而人不骄      爵:爵位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宜乎其拂天下之心也         求宜乎小人邪
B. 与人以千乘之富而人不奢     故君子乐以趋徒义
C. 天下之人安视其死而不悲也    天下而果好义也
D. 其支派分裂而四出者直、为断、为勇、为怒   是其为道决裂惨杀而难行者也。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辩证地评价义的功用,认为它既可以有利于天下,也可能对天下有弊。
B. 举伯夷、叔齐之例责备世人坐视他们饿死却不悲伤,证明了世人不爱道义。
C. 天下的刚正之道汇集为道义,在人的品行、五行、五声中各有不同的呈现。
D. 结尾作者用五色五味作类比,强调道义必须有义有利才能义利协和的道理。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武王以天命诛独夫纣,揭大义而行,夫何恤天下之人?
12.结合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本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利义”与“义利”的含义。(3分)
②请将符合下列名言内涵的概念(“义利”与“利义”)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2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君子周急不继富。(   )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8.D(2分)
9.D(2分)
10.B(2分)
11.武王凭借天命诛杀了暴君纣王,秉持大义行事,哪里怜恤天下人?(3分)
阅卷细则:3分,每个分句1分,错一处,本分句无分。
重点提示:关注“以——凭借”
“独夫——暴君”
“揭——秉持(遵奉……)”
“何——哪里(表示反诘语气)”等重点词语的翻译。
学生问题:1.    翻译成现代汉语之后,病句较多,表意不清。
2.      关键实词、虚词(“以”、“何”等字)理解有误。
3.      出现漏译情况(如“独夫”)
 
12.①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 讲道义的利益 (3分)
阅卷细则:
①内容分:
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1分)
讲求道义的利益(1分)
表述分:
表述清晰准确(1分)
(直接抄原文不得分,逻辑关系错误不得分,表述不清晰准确不得表述分。)
 
②义利 利义(2分,每空各1分)
 
参考译文:
义,对天下有利,也会违背天下人的心。若对天下有利,违背天下人心也就理所当然了。要求它适用于小人呢?还是要求它适用于君子呢?如果是要求适宜于君子之义,我没有看到不是内心极其刚正不阿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的。秉持至正之心行事,违背天下人心也是应该的了。既然这样,那道义就是圣人残害天下的工具。伯夷、叔齐为大义殉节而饿死在首阳山,天下人安然坐视他们饿死却不悲伤。天下人如果确实爱道义,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首阳山了。即便如此,也不是道义的罪过,而是空言道义的罪过。武王凭借天命诛杀了暴君纣王,秉持大义行事,哪里怜恤天下人?但他分粮散财,为什么忙碌于这样小民小事呢?想来即使武王也不能凭空言的道义来命令天下啊。
《乾·文言》说:“利是与义相和合的。”又说:“施利于事物,是符合义的。”啊呀!真是说尽了其中道理。君子耻于说利益,也是耻于空言利益罢了。圣人汇集天下的刚正之道为道义,从其中分出的四条道义的准则便是正直、果断、勇敢、愤怒,表现在五行就是金,表现于五声便是商。但凡天下所说起的刚正表现,都是道义所派生的。道义派生的刚正品质表现出来常伴随争斗暴行而难以实行。即便如此,没了道义就会造成天下动荡不安,并且没有什么可以节制动荡混乱了。所以君子要实行道义,必须使道义与利益相结合。结合利益,推行道义就容易,违背利益,那推行道义就艰难。利益相伴,道义就可以存在;利益丧失,道义就无以存继。所以若是君子们只喜欢追求不讲利益的道义,而小人们则欢快地奔向讲利益的道义。这样就必须天下没有了小人,然后我们不讲利益的道义才能实行开来。多么困难啊!圣人消灭人家的国家,杀人家的父亲,惩罚人家的孩子,然而天下都为此欢喜快乐,正是因为这些事体现了合乎天下人利益的道义啊。给人可以媲美国家的财富人也不会奢糜,给人可以世袭免死的爵位人也不会骄横,这就是讲道义的利益。讲道义的利益、讲道义的利益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天下自然运行顺畅,如在指掌之间。
五色必须有红色才能五色协调,五味必须有甜才能五味调和,道义必须有益有利才能义利协和。《文言》所说的,虽然是讨论天地之德,但《易》的道理本来就是借天地来说人世之事。讨论《易》的人却不寻求其中的人世之理,所以我还有这些话要说。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洵《上韩丞相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御将》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项籍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任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礼》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族谱后录下篇》《苏廷评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史论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上富丞相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辨奸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二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洵《乐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上余青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明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孙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养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谏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木假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心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