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熙王昶字休道,文帝第九子也。元嘉二十二年,年十岁,封义阳王。废帝即位,为徐州刺史,加都督。昶轻钞褊急,不能事孝武,大明中常被嫌责,人间常言昶当有异志。
江夏王义恭诛后,昶表求入朝,遣典签蘧法生衔使。帝谓法生:“义阳与太宰谋反,我政欲讨之,今知求还,甚善。”又问法生:“义阳谋反,何不啓?”法生惧,走还彭城,帝因此北讨。法生至,昶即起兵,统内诸郡并不受命。昶知事不捷,乃夜开门奔魏,弃母妻,唯携妾一人,作丈夫服骑马自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郭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因把姬手南望恸哭,左右莫不哀哽。每节悲恸,遥拜其母。
昶家还都,二妾各生一子,明帝即位,名长者曰思远,小者曰怀远,寻并卒。帝以金千两赎昶于魏不获,乃以第六皇子燮字仲绥继昶,封为晋熙王。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
材料二
义不可袭者也,君子验之于心,小人验之于天。心所弗信,君子弗为。天所弗顺,小人无成。徒曰义而遂执言以加人则义在外也故辟外义之邪说而乱以不生。刘昶以宋室懿亲,拥拓拔氏之众三十万以向寿阳,流涕纵横,遍拜将士,求泄其大雠,于义无不克者也,而困于垣崇祖之孤军,狼狈而退;再举以向甬城,周盘龙父子两骑驰骋万众之中,胸缩旋师。盖昶者,非可以义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于拓拔氏也不正;而其假于报雠以南侵也,又豫为称藩于魏之约,以蔑中夏之余绪;则其挟强夷以逞也,乘国之亡而遂其私也。
呜呼!昶诚拊心而自问,果闵宗国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歼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时,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恶从而喻之?然而天鉴之矣。故愤盈以出,而疲攰以归,天夺之也。若夫昶之耽荣宠于索虏,则千载以下,可按迹以知心者也。义不义,决于心而即征于外,验之天而益信,岂可掩哉?
(选自《读通鉴论·卷十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徒曰A义而遂执B言C以加D人E则义在外也F故辟外G义H之邪 I说J而乱K以不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与“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意义相同。
B.诛,被杀害。与《屈原列传》中“兵挫地削”的“挫”用法不同。
C.典签,刘宋中叶后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员,代替诸王批阅公事。
D.丈夫,可以指成年男子,也可以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昶起兵造反,但是统辖的各郡都不接受命令,于是刘昶连夜打开城门逃到了北魏。
B.明帝用黄金千两赎买刘昶没有成功,就让第六皇子刘燮继任刘昶的职位,封为晋熙王。
C.刘昶统率着拓拔氏的军队,泪流满面地巡视各军营,拜见各位将士,很快攻下了寿阳。
D.刘昶率军攻打甬城,周盘龙父子两人骑马冲入敌军阵地往来驰骋,使敌军胆怯而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昶轻訬褊急,不能事孝武,大明中常被嫌责,人间常言昶当有异志。
(2)义不义,决于心而即征于外,验之天而益信,岂可掩哉?
14.刘昶不是一个讲信义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0. EFJ (3分)
11. B 用法相同。(3分)
12. C“很快攻下了寿阳”错。(3分)
13.(1)刘昶性格轻浮急躁,不能孝顺孝武帝, 大明中期常受到责备, 人们常说刘昶会有非分之想。
评分标准:“褊急”“事”“异志”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是义还是不义,实则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并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 若被上天所验证,就更加可信。这难道是能够被掩盖的吗?
评分标准:“决”“征”各1分,被动句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14. ①刘昶逃亡时抛下了母亲和妻子。
②他投靠了拓跋氏是不正当的行为。
③他假借报祖先之仇进行南侵,事先又与魏国订立称藩的条约,蔑视中原王朝的传统。
评分标准:每条1分,共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熙王刘昶,字休道,是文帝的第九子。元嘉二十二年,他十岁时被封为义阳王。废帝即位后,担任徐州刺史,加都督。刘昶性格轻浮急躁,不能孝顺孝武帝,大明中期常受到责备,人们常说刘昶会有非分之想。
江夏王刘义恭被杀后,刘昶表奏请求入朝,派遣典签蘧法生来朝进贡。废帝对蘧法生说:“义阳王与太宰阴谋反叛,我正准备征讨他,现在他知道了我的打算请求回京,这很好。”又问蘧法生:“义阳王阴谋反叛,你为什么不开口告诉我?”蘧法生害怕,逃回彭城。废帝因此向北征讨。蘧法生到了彭城,刘昶就起兵造反,统辖的各郡都不接受命令。刘昶知道事情不会成功,就在夜里打开城门逃到北魏,抛下母亲和妻子,只带着一个爱妾骑马跟随着。在路上慷慨悲歌写了一首断句诗:“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于是握着姬妾的手向南痛哭,左右的人没有不感动得流泪的。每次悲伤痛哭时,都遥拜他的母亲。
刘昶的家眷回到京都后,两个妾各生了一个儿子。明帝即位后,把大儿子命名为思远,小儿子命名为怀远,不久两个儿子都死了。明帝因为用黄金千两赎买刘昶未果,就以第六皇子刘燮继任刘昶的职位,封为晋熙王。
材料二
义是不可以因袭的,君子在自己的内心中验证义,而小人则依靠上天来验证义。自己内心所不坚信的事情,君子是不会去做的。如果上天不帮助、庇佑,小人就无法成功。如果只是口头上去要求别人坚守忠节义气,那么义也就只会停留于内心之外。因此,要驳斥使义停留在内心之外的邪说,祸乱才能不发生。
刘昶是宋室的皇亲国戚,他统率着拓拔氏的三十万军队向寿阳进攻,他泪流满面地巡视各军营,拜见各位将士,请求他们攻下寿阳,从道义上讲没有攻不下的道理。然而他却受困于垣崇祖的少数孤军,狼狈而退;后来他又率军攻打甬城,周盘龙父子两人骑马冲入敌军阵地往来驰骋,使敌军胆怯而退。那么,是否说明刘昶的智谋和能力得到伸张因而道义也就存在了呢?将天意极力护佑萧齐来助乱贼挫败忠孝呢?其实刘昶这个人不是能够通过道义来使他人信服的。他逃亡在外不仁义;他投靠拓拔氏也不正当;他假借报仇以南侵,又预先请求称藩于魏国,这便蔑视了华夏的传统;那么他依仗着强大的外兵而肆意行事,这是乘着国家灭亡的机会而实现自己的私欲。
唉!刘昶若真能扪心自问,他果真是怜悯国家宗室的灭亡、祖宗祭祀的断绝、合族之人的惨死吗?还是并非如此呢?当刘昶痛哭流涕之时,并不能将这些很好地表白出来,那么天下人又怎么能够明白他内心所想的东西呢?但是,上天可以鉴别一切。所以,他满腔愤恨地出兵,却疲惫不堪地回师,这是上天不让他成功。像刘昶这样靠取悦夷狄来获得荣宠的人,即使千年以后,人们也可根据他的所作所为来知晓他真正的心意。是义还是不义,实则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并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若被上天所验证,就更加可信。这难道是能够被掩
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