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三、对比阅读
【甲】
望江南 超然台作①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②咨嗟:叹息,慨叹。③新火: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乙】
超然台赋序①
[宋]苏辙
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②,日不遑③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④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⑤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
(节选自《苏辙集(全四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有删减)
[注]①熙宁八年(1074),苏轼命人修葺密州城北旧台,并写信给苏辙,求台名并赋。苏辙即作赋并此序。②廪恤饥馑:开仓放粮,赈济体恤灾民。③遑:闲瑕。④嚣然:轻狂,浮躁。⑤燕处:退朝闲处。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几 年 而 后 少 安 顾 居 处 隐 陋 无 以 自 放。
7.翻译文言句。
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
8.你看到一个超然台仿真模型,模型上有两块匾额,一块刻有“超然台”,另一块上刻的字看不清了,你觉得可以用【甲】诗中哪处词句补上?说说理由。
9.世间绝大部分的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可使人快乐。结合【甲】【乙】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6.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
7.于是利用高密城上的废台并加固修理,每天和他的臣僚游览山川,以此为乐。
8.诗句中能显示画面、表明作者情感的都可,如“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诗酒趁年华”等都可。
示例一:可以用“风细柳斜斜”,这一句写出词人登超然台远眺,生动形象地写出春柳在和风习习中的姿态。使人可以去想象春天登超然台欣赏到的美景。
示例二:可以用“诗酒趁年华”,这一句写出词人寒食后触动乡思,应返乡扫墓而不得,转而希望以诗酒自娱的豁达超脱的胸襟。
9.【甲】诗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春意暮而未老,一湾护城河水萦绕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内心似有快乐。虽有“乐景衬哀情”之意,但文末以诗酒聊茶以自娱,是自我排遣的洒脱。【乙】文修建超然台,虽然地方干旱严重,盗贼蜂起,政务繁杂,但苏轼有率幕僚登台赏山川之乐,有赈济救灾、颇有政绩的乐,有不为世情物态所累的超然、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