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梦溪笔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文正局量宽厚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②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③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④。”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⑤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⑥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饔(yōnɡ)人:厨人。③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④廋(sōu):隐藏。⑤主者:管家。⑥控马:牵马。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但不食而已(_____)
(2)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_____)
(3)尽一斤可得饱乎(_____)
(4)其不发人过皆类此(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问其何以不食羹/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B.其子弟诉于公曰/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其半为饔人所廋/武陵人捕鱼为业
D.主者彻屋新之/怅恨久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
【4】王文正的局量宽厚表现在哪几件事上?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一谈。
【答案】
【1】 吃 准备 完,吃完 过错
【2】B
【3】原来这名士卒每天牵马,(王文正)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从未看过他的脸。
【4】面对家里人在食物中洒墨的行为,居然不生气;面对厨人私藏肉的行为不责骂,不揭发;家里的大门坏了不骂也不过问,听凭管家去修好;知道牵马的仆人在自己家服务多年就厚赏。
【解析】
【1】
(1)中“食”可联系《马说》中的“食不饱,力不足”;(2)中“具”可联系《过故人庄》中的“故人具鸡黍”;(3)中“尽”可联系《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4)中“过”可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
A项“以”前者是介词,译为“因为,由于”;后者是介词,译为“用”。B项“于”前后两者都是介词,译为“向”。C项“为”前者为介词,译为“被”;后者是动词,译为“当作,作为”。D项“之”前者为代词,代指“门”;后者为音节助词,不译。
参考译文:太尉王文正度量宽厚,从来没有看见他发怒。饮食不干净或不好时,只是不吃而已。家里的人想试试他的度量,将少量墨粉洒在汤里,王文正公就只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说:“我有时候不喜欢喝肉汤。”有一天,又将墨粉洒在他的饭中,王文正看见以后说:“我今天不想吃饭,你们可以准备一些粥。”他的子弟们告诉他说:“肉都被做饭的人私下吃了,我们就吃不饱了,请惩罚那个厨子。”王旦说:“你们估计吃多少肉?”子弟们说:“要一斤,但如今只能吃半斤肉,其余半斤被厨子隐藏起来了。”王文正说:“吃完一斤肉能饱吗?”子弟们说:“一斤肉当然可以吃饱。”王文正说:“那么以后,每天买一斤半肉就可以了。”他就像这样从不揭露人的过错。他的住宅门曾经坏了,管家拆除门房新修,暂时在走廊上开一道侧门以供出入。王文正走到侧门,门很低,他就俯在马鞍上进门,也不问情况。门修好了,再从正门走,也不问。有一位牵马的士卒,服役时间满了,向王文正辞行,王文正问他:“你牵马多长时间了?”牵马人说:“五年了。”王文正说:“但我却不认识你。”牵马的人转过身刚准备离去,王文正又喊他回来,说:“你不是某某人吗?”于是赠给他很多物品。原来这名士卒每天牵马,(王文正)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从未看过他的脸;因为刚才一转身看到他的背,所以醒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