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民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六韬·龙韬·励军》)
材料二: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
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李典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率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以,走登高,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
(节选自《百战奇略·难战》)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出隘塞A犯B泥涂C将必先D下步E名F曰G力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指条目,或者要目,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意思不同。
B.池,文中指护城河,与《孔雀东南飞》中“举身赴清池”中的“池”意思相同。
C.披甲出战,其中的“甲”指的是古人作战穿的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衣,起防护作用。
D.麾下,将旗之下,指部下,如辛弃疾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麾下”。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公认为将帅要在安排好军队驻扎之后,才能休息;在士卒饭菜做好之后,才能吃饭。将帅要克制欲望,不然就无法体会士卒的饥饱。
B.曹操攻打张鲁时,给薛悌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在吴军到来时再出战。不久吴军来进攻,曹操在书信中的安排引起了众将的疑虑。
C.与吴军作战时,张辽冲锋陷阵,大叫着自己的姓名,冲到孙权的旗下,孙权很吃惊,吴军也不知所措,于是一起逃到高处。
D.被孙权包围,张辽先率领一批人杀出重围,其他人害怕张辽留下他们不管,于是张辽又冲入包围圈救出众人,敌军无人敢阻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2)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1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为将之道的“道”,并指出如此“为将”,将会达到怎样的效果。(3分)
答案:
10. A C E (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 B 12. B
13.(1)将帅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雨天不撑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关键词“服”“操”的翻译各1分,句意 2分)
(2)趁敌军尚未形成合围态势就迎战它,挫败敌人的嚣张气焰,以安定我们的军心,然后才可以守住此城。(关键词“逆”“折”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14.①为将之道:与士兵同甘共苦、生死与共。(2分)②效果:将士心悦诚服,士兵勇于作战。(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大公说:“我想让三军将士,在攻城时争先登城,在野外打仗时都争着冲锋陷阵,听到收兵的号令就愤怒,听到进军的号令就欢欣鼓舞,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
太公答道:“将帅要做到三点。”武王说:“请问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太公说:“将帅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雨天不撑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以身作则遵从军中之礼,就无法体会士卒的冷暖。船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一定要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如果不身依力行,就无法休会士卒的劳苦。军队驻扎的宿营安排妥当后,将帅才前往休息;士卒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点火做饭,将帅也不点火做饭,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如果无法克剑自己的欲望,就无法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欣鼓舞,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即使城墙高、护城河深,箭石加雨,士卒也会争先登城,敌我交战,短兵相接的时候,士卒们也会争先向前冲锋。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尽力报效。”
材料二:
为将帅者的法则,最重要的在于能与士兵同甘兵苦。如果在战争中遇到危险,将帅不可以抛弃士兵保全自己,不可以面临危难而苟且偷生,应保护部众同敌人周旋,与士兵同生死共战斗。将帅如能做到这样,那么三军将士又怎能在危难中忘掉将帅呢?兵法说:“将帅面临危难,不能忘记自己的士兵。”
三国时期,魏公曾操率军攻打孙权回来,派遣大将张辽、乐进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驻守在合肥。其后,曹操征讨张鲁时,他给驻守合肥的护军薛悌写了封信,封面题写道:“敌人来到时方可打开。”不久,孙权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合肥,薛悌打开这封信,上面写道:“如果孙权领兵来进攻,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参战。”诸多将领对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张辽说:“曹公亲率大军远征在外,等到救兵来到这里时,敌军势必已经把我们打败了,所以曹公用教令指示我们。趁敌军尚未形成合围态势就迎战它,挫败敌人的黑张气焰,以安定我们的军心,然后才可以守住此城。今日成败的关键,在此一举,各位还有什么疑惑吗?”李典意见与张辽相同。次日天刚亮,张辽身披铠甲率兵出战,他率先冲破敌阵,杀死数十名敌人,斩杀敌军两员大将,大声呼喊自己姓名,在敌阵中猛打猛冲,直至孙权指挥旗下。孙权大吃一惊,众将不知所措,慌忙跑到高处,孙权用长戟护卫自身,张辽大声喝骂孙权下来应战,孙权却不敢动,于是调集大军将张辽所率人马重重包围,张辽带领数十名勇士冲出包围圈,其余(尚未冲出包围圈的)部众大声呼喊道:“将军难道要丢弃我们吗?”张辽再次冲入包围圈,将受国的余众全部扳出来,孙权部队竟然没人敢阻挡。张辽得胜返回合肥营地,加修守备工事,自此军心更加稳定,诸将对张辽更加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