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神录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君旦日能辱顾乎 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间一岁,复诣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2)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4.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1.C 2.C
3.(1)过了一两天,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质量好而价格便宜。
(2)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
4.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
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带领,携从/相当于由、自、打,表示起点;
B.屈尊/责辱,侮辱;
C.邀请/邀请;
D.间隔/参与;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项中“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表述不正确,根据文中第二段“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可知,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⑴居:居住;大:大量的,大批的;至:到;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⑵向:先前;之:结构助词,的;赠:赠送。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中第一段“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可知,徐彦成看见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并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根据文中第一段“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可知,当徐彦成通过卖木材获得大量钱财时,还不忘回报少年。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译文:
军吏徐彦成,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丁亥年,(他)到江西信州的汭口场,没有木头可买卖,船停泊了很久。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设酒招待(少年),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少年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将要离开时,他答谢说:“我家在离这几里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屈尊拜访吗?”徐彦成答应了。第二天(徐彦成)就往少年家去,走了一里多,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不一会儿到一个大宅子,门楼屋舍十分华贵。少年出门迎接,(房子里)酒水美食丰盛完备,悠闲的停留久了。于是徐彦成提到在这里待了很久也买不到木材,少年说:“我有木材在山里,明天让人给你运出来。”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杉木,物美而且价廉。买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之前的木材是我卖给你的,现在这(四块板子)是我送你的。运到吴地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回返,才到秦淮河时,正逢吴国大帅去世,采购杉木板做棺材,因为徐彦成的木板质量特别优异,得到了数十万钱。徐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玩,又返回汭口酬谢少年,再次和少年在市场里做交易。
(徐彦成)三次往返(汭口与金陵)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徐彦成)询问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人知道大宅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