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史记·张廷尉释之者》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 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 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 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②弃市: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刑狱,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侯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之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亦可指讼师。
C.宗庙,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古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士、庶皆可设庙。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颇有贤才。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汉文帝赏识。
B.张释之善于进谏。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11.为什么张释之认为不能提拔啬夫为上林令?请简要说明。
 
 
 
答案:
 
7.A
8.C
9.C
10.(1)现在这件事按法律应当这样,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信服。
(2)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
11.①提拔官员不应以是否善于言辞为标准;②如果提拔啬夫,会导致天下人争相效仿,形成重言谈轻实际的风气。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
“然”表转折,其前断句,排除CD;“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句意完整连贯,“何以……乎”是疑问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 “庶皆可设庙”错,依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可设庙。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分析有误,据原文“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可知,原文是文帝赔罪之后,薄太后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这之后二人才得以进入。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更”,变更、改变;“重”,加重;第二个“是”,这样;“不信于民”,被动句,不被百姓信服。
(2)得分点:“属”,交付;第一个“以”,按照;“所以”,用来;“共”,通“恭”,恭敬。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大意是,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据此概括出“提拔官员不应以是否善于言辞为标准”;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大意是,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比影之随形声之回应还快,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据此概括出如果提拔啬夫,会导致天下人争相效仿,形成重言谈轻实际的风气。
参考译文:
张释之,南阳堵阳人,字季。侍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之职。张释之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文帝称好,便授予张释之谒者仆射一职。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参观虎圈。皇上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向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的禽兽册子,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声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比影之随形声之回应还快,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不久,升张释之为廷尉。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于是派骑兵把他拘捕起来,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审问那人。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以为皇上已经走了。”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现在这件事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信服。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在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罪,汇报上去。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赔罪道:“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宫。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授予他为中大夫。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捕,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判处斩首。皇上勃然大怒道:“那人胡作非为,居然偷盗先帝宗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孝文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李斯列传》三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吕不韦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刘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准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平准书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鲁仲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苏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李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平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田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田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伍子胥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牧守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淮阴候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鲁仲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三王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朝鲜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燕召公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叔孙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乐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司马穰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张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卫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穰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苏秦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灌将军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老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彭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春申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魏公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