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注],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18.下列句中“以”字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 )。
A.无犊以耕B.耕当以牛C.子以予颠之倒之
D.梅以曲为美E.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F. 成氏子以蠹贫
19.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⑵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20.本文的写法与《种树郭橐驼传》类似,请就此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18.AE
19.(1)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
(2)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
20.寓言象征手法,用种树、耕牛的小道理来比喻为官之理、治民之道,以小见大;用对比手法,郭橐驼将自己如何种树和别人种树做法对比,商於子以猪耕地对比常用的以牛耕地;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郭橐驼、商於子的形象以及官吏的形象都刻画生动传神。
【解析】
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以:A.用来,表目的; B.用,介词; C. 以为、认为,动词;D. 把、按照,介词; E. 用来,表目的; F.因为,连词。
故A项和E项中“以”的含义和用法相同,故选AE。
19.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⑴悯:同情;诏:告诉、告知;子:你;而:并且;弗:不;何:为什么呢?
⑵何:怎么,为什么?以:用;尤:责备、责怪;牧民者:治理百姓的人。
20.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归纳艺术技巧。
依据《种树郭橐驼传》“‘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和本文的“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可知,两文都是以种树、耕牛这样的小事来比喻为官治民的大道理,即都用了“以小见大”、寓言象征的手法;
《种树郭橐驼传》写了他人种树和自己种树的方法、态度的对比;本文写了商於子以猪耕地和他人以牛耕地的做法和效果的对比,故两文都用了对比,突出主人公的做法;
《种树郭橐驼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写了一个精通种树之理和为官之理的郭橐驼;而本文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家贫、心有怨气,深懂选贤治民之道的商於子。故两文都刻画人物都生动形象。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