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新唐书·戴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死当;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慰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③,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邪?”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寤,从其言。胄犯颜据正数矣,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帝益重之,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新唐书·二李戴刘崔传》)
(注释)①干局:才干器局,指人的处事能力。②薄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2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理,人命所系              系:关涉,关系
B.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刑:合刑法
C.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            资:资财
D.胄以法当流                当:判罪,判处
2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的“以”和“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胄以法当流                 ②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
③法为天下公                 ④臣为陛下惜之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2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按照法律应当从轻判罪。
B.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一一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臣子于尊极不称误一一臣子对地位极高的人违法不有意说他失误。
D.既属臣,敢亏法乎——既然已经归属我了,怎么敢同法律有差异呢?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⑥
2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坚持请太宗复议。
B.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守,罪当死”也与法典相悖,据理力谏,足见其坚正品行。
C.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法谋官骗财,建议皇上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即以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卖狱”。
D.戴胄援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该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答案:
21.C
22.B
23.A
24.C
25.B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意思是“有人假称有资荫冒用谱牒以求受到选拔”。资:资荫。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介词,按照;②介词,因为;
③动词,是;④介词,替。
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B. 句子大意是“陛下念长孙无忌的功劳,原谅他可以”,“录”,记着、念着;“原”,原谅;
C. 句子大意是“臣子对于皇帝不能说有失误”,选项中“不称误”的翻译错误;
D.句子大意是“既然交给臣处理,臣怎么敢违反法令呢?”,“属”应当是“交给”;“亏”应当是“使……亏损,违反”。
故选A。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①是介绍胄的品性、才能;②是叙法令条文;⑥是假设情况。都不反映其“公正执法”。
故选C。
2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戴胄是反驳封德彝的判决,非犯颜直谏,亦无固请太宗复议。原文来看,复议的是太宗“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
C.“戴胄针对……建议皇上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即以重判”错,原文是“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是皇帝下诏,不是戴胄建议;“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卖狱’”错,“卖狱”的说法是皇上说的“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邪?”;
D. “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错,原文有“太宗曰:‘朕安得阿亲戚!’”,表明太宗无姑息无忌的想法。
故选B。
参考译文: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生性坚定正直,办事聪明精干,最擅长文簿。大理少卿空缺,太宗说:“大理少卿,是关系到人命的官职,戴胄清廉正直,正是这个人选。”当天就任命戴胄。长孙无忌受到召见,没有解下佩刀就进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没有发觉,应当处死刑;长孙无忌可以赎罪。戴胄说:“校尉与长孙无忌的罪相同,臣子对于皇帝不能说有失误。法令上注明:供奉皇帝的汤剂、饮食、舟船,即使属于失误都是死罪。下念长孙无忌的功劳,原谅他可以。如果只惩罚长孙无忌,而杀死校尉,不能称之为刑法。”皇帝说:“法令是天下人的法令,朕怎么能偏袒亲戚!”下诏重新议罪。封德彝坚持己见,皇帝准备依从。戴胄说:“不对,校尉因长孙无忌而获罪,依法应当从轻处理;如果都是失误,不应该处死他一个人。”因此长孙无忌与校尉都被免除死罪。当时应考的人云集京城,有人假称有资荫冒用谱牒以求受到选拔,下诏允许他们自首;不自首的,论处死罪。不久查出欺诈得逞的人,判案定罪,戴胄认为依法应当流放。皇帝说:“朕下诏不自首的人处以死刑,你如今却说应当流放,这就等于告诉天下人朕不讲信用,难道卿接受贿赂要减兑罪犯的刑罚吗?”戴胄说:“陛下当时就杀死他,臣管不上。既然交给臣处理,臣怎么敢违反法令呢?”皇帝说:“你只管自己守法,而让我失信于人,怎么办?”戴胄说:“法令,是向人宣扬大信;言语却是因一时的喜怒而随口说出的。陛下因一时的忿怒要杀他,既然知道不可行才交给法律部门,这是容忍小忿,保存大信。如果为了发泄一时的忿恨而违背信用,臣为陛下惋惜。”皇帝大为感动醒悟,听从了他的话。戴胄屡次冒犯圣上据理力争,参预处理案件以法令条文为依据,分析细致,逐条指出所犯的罪行,言如泉涌,皇帝更加重用他。升任尚书左丞,皇上怜悯他家里贫穷,特地下诏赐钱十万。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王求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李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新唐书·孔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李袭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王重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张弘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高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韩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新唐书·张文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卢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宗楚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光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萧颖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萧颖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陆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贺传》《旧唐书·李贺传》《李贺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裴行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柳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宋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张志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杜甫传》《新唐书·李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路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杜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高元裕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杨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萧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严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袁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裴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郭子仪传》《旧唐书·郭子仪传》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张九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卢怀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路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苏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徐敬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嗣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丘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房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敬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许孟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