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 1 】 ( 1 )突出居室的简陋( 2 )衬托人物清廉的品质
【 2 】 心胸广大
【 3 】 多用整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情感充沛。
【 4 】 C
【 5 】 不相同。《车窗记》通过写自己居陋室而安之,明辩“小”“大”,表明自己超然的志趣、宽广的心胸。《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解析】
【 1 】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烘托、营造某种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交代人物身份、人物活动背景场所;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暗示、深化小说主题;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仅容几榻床席,又苦其东壁暗甚”是对居室环境的描写,突出屋舍之“小”及“暗甚”,主要为了表现人物居处简陋、生活清贫、为官清廉的特点。
【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是居虽小而心则大也”意思是,这就是居室虽小而心胸广大啊。“心则大”意思是心胸宽广,内心超然和坦荡的人自然能感受天地的宽广与阔大。
【 3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整句”的特点,整句就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例如排比、对偶等。其效果是: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划线句有两处运用整句:“旭日漏彩,清风度凉,心神通融,四体超爽”“天之迥、地之广,而屋之陋也”,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起到形象鲜明、情感充沛、调节音律的作用。
【 4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分析选项,回归原文进行比照。本题中, C 项,“褒贬分明”指赞扬和指责某人或某事时,客观的对待,对该赞扬的地方赞扬,对该指责的指责。本文主要抒写自己的为官做人的感受,没有评判某人某事,“褒贬分明”说法不当。故选 C 。
【 5 】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本题是比较鉴赏题,主要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否相同。解答时首先明确“不相同”,然后分别分析两文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或态度看法。分析本文,主旨在最后一段议论部分,抓住以下关键句:“吾之屋如是,可谓陋矣。然安之而忘其陋,是居虽小而心则大也。彼贪民侈士,巍堂绮户,可谓广且丽矣。彼方褊躁汲汲,若不足以自容,日夜劳神惫精,思益以扩大之。是其居虽大,而心则小也。小大之说,君子必能辨之”。分析概括即可。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河东人薛德温做了御史官近五年的时候,才在京城买了两间小屋。 这两间小屋,狭小得只能放下桌椅和床。苦恼的是东墙下非常暗却没有窗户。这时候想要做一个窗子也没有财力了。 儿子薛淳找来一辆废弃的旧车,拆掉两旁的长木,以中间的方形框作为窗棂,在东墙挖了个洞,把这个“窗户”装了上去。
我(薛德温)从外面回来,就感叹:凭着御史的显贵,竟装不起像样的窗户,以至于要拿这东西代替,假如富人们看见了,一定会偷笑并且捂住嘴巴跑开。 御史在生活方面太笨拙,到了这种地步。
接下来坐在窗下读古书,阳光射进来,凉风吹进来,心神通融,四体超爽,立即就忘却了天之高、地之广和屋之小了。 于是又自我解嘲说:‘我的屋如此,可以说很简陋了,但是我很安心住着,就忘了它的简陋,这就是居室虽小而心胸广大啊。那些贪婪的人和奢侈的官吏们,房屋高大,门户绮丽,可以说是高大而且华丽了。但是他们却心胸狭小,狗苟蝇营,却好像住不安稳,日日夜夜劳神费力,谋划着要再扩大一下。这就是居所虽大,而心胸狭小啊。小和大的辩证关系,君子一定能分辨清楚的。’于是写了这篇《车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