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礼记·大学之道》《答吴正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许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材料二:
某之才之学不逮于足下远矣,而且以是来,盖将警省其昏懦,鞭驱其驽怯,真不屑之教诲也。奉教以还,三复吟诵,初跃如其喜,且惕然而惧,故迟而不以书对者,有所不敢也。今足下以此为疑,盖深惜暗投其珠耳。姑诵闻之于师者以复足下。
昔文公(朱熹)初登延平①之门,务为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既而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朱子感其言,故其精察妙契,著书立言,莫不由此。足下所示程子“涵养须用敬” “进学在致知”之两言,固学者求道之纲领。然所谓致知,当求其所以知而思得乎知之至,非但奉持“致知”二字而已也,非谓知夫理之一而不必求之于分之殊也。朱子所著书,盖数十万言,巨细精粗,本末隐显,无所不备。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唯恐其不至。然则举大纲、弃万目者,几何不为释氏之空谈也?近日学者盖不免此失矣。吾侪其可踵而为之乎?    
抑愚又有所闻:圣贤之学,知与行两事耳。讲问辨诘,朋友之职也。至于自得之妙;力行之功,他人不得与焉,非自勉无所得也。某虽愚钝,然不可谓无志于此。足下于斯两者,涵泳从容,精修力践,旦旦有得,幸明以告我,赐中流之一壶②,则感责善之德深矣。
(节选自许谦《答吴正传书》)
【注】①延平:字愿中,号延平,传二程之学于朱熹。②中流之一壶:典出《鹃冠子·学问》: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比喻可贵难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务为朧侗A宏阔之言B好同C而恶异D喜大E而耻小F延平皆不之G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指得到,与《劝学》“神明自得”中的“得”词义相同。
B.庶人,指平民、百姓,唐以后逐渐为“民” “黎庶”等所取代。
C.学者,材料二中指求学的人,与现在所说的“学者”词义不同。
D.目,指条目,与《论语》“请问其目”中的“目”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在古代即“大人之学”,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B.许谦认为获取知识,力行实践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与他人无关,所以他迟迟没有回信。
C.延平认为,儒家学说的特点是理只有一个,但它所处的位置、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
D.《大学之道》把“致知”作为“八目”之一,许谦则进一步强调了要“知行合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分)
(2)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唯恐其不至。(4分)
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修身”的具体做法。(3分)
 
答案:
10.BDF
11.A 得:处世合宜,“神明自得”中的“得”是得到,词义不相同。
12.B 迟迟不回复的原因还包括觉得自己见识不高,又有所顾虑,怕说错话。
13.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关键词:道,宗旨(1分);第一个明,彰明(1分);亲,亲近爱抚(1分);止,达到(1分)】
(2) (我)正要一句一句地诵读,一字一字琢磨、推敲,竭尽我的能力,还是唯恐自己做不到。【关键词:方,正要、将要(1分);求,琢磨或推敲(1分);其,自己(1分);句意(1分)】
14.①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规律获得知识) ②正心诚意 ③知行合一
【参考译文】
我的才学远远比不上您,您写信向我求教,大概是让混懦的我警醒反省,鞭策鼓励奴怯的我,我说的话真不值得理会的。收到来信后,准备回复,但是再三阅读,惕然担心起来,所以迟迟不回复,是有所顾虑(怕说错话)。现在您以我不及时回复而怀疑交情,感到好似明珠暗投,是找错了对象。(所以)我暂且用从老师那里听来的道理来回复您。
以前文公(朱熹)刚刚拜在延平门下,追求笼统宏达的言论,喜欢相同的意见厌恶不同的观点,喜欢宏大的想法以追求小细节为耻,延平不赞同他。过不久(延平)说:“我们儒家的学说,用来区别于‘异端’的地方,是理只有一个而理所处的位置或路径会有不同。不用担心理不一致,所担心的是位置、路径不一致。”朱熹对这句话的感触颇深,所以他对事物采取细致地观察方法,从而达到与外物的神妙契合,写书、创立自己的学说,也都是依循这个道理的。您信里所提及的程颐的“立德修身须用敬畏的态度,求学的目的在于致知明理”两句话,本来就是求学者学习道理的纲领。然而,所说“致知”,求其之所以“知”的道理,因而想获得“知”的真谛,不是守着“致知”二字而已,不是说明白一个理而不探求理所处位置、路径的种种不同。朱熹所写的书,大概数十万字,大大小小,精密、粗疏,宇宙本源、天地万物,含蓄、显露的规则道理,没有不提及到的。(我)正要一句一句地诵读,一字一字反复琢磨、推敲,竭尽我的能力,还是唯恐自己做不到。这样,那么那些只把握主要内容,略具体细节的人,多少有点像是佛家的空谈了。最近求学的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些人怎么可以还追随着他们的步伐呢?    
而且我又听说:圣贤人的学问,就是“知”和“行”两件事情罢了。讲说、讨论,辨难、责问是朋友的职责,至于获取的“知”如何付之行动,则只能靠自己努力,跟他人无关。我虽然愚钝,但是对这两件事也是有所追求的。您对这两者的研究,是沉潜其中,反复推敲,专研  其中,并亲身实践,日日都有所得。承蒙您来告诉我,您的教诲实在可贵难得,我更感受到您劝勉我从善的心意非常深厚。
 


相关文言文练习
《礼记·大学之道》《答吴正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白居易传》《与元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有容《闽海赠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周穆王·燕人生于燕》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书·钟嵘传》《诗品》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启《南宫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高后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攻宜阳》《秦伐宜阳》《甘茂攻宜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涂宗浚尝四为县令,并著贤声》《涂宗浚轶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子·非儒》《庄子·让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市隐斋记》《门山县吏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子·耕柱》《孟子·梁惠王章句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贵德》《颜氏家训·治家第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子·尚贤》《左传·文公十八年》《史通·疑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敬慎·修身正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子兵法·谋攻篇》《以道佐人主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海市赋》《再至浮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雍也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子·鲁问·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孔子使宰予使于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时政疏》《论治道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盛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皮日休《孔子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帝置酒洛阳南宫》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