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叶秀发传
宋 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事,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惓惓以究心边事为祝,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赞曰:濂尝读国学进士王若讷记秀发桐城斩谍事,未尝不流涕而叹也。当金人陷蕲,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之不暇,有若秀发者,官仅一丞耳,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法宜在所褒嘉,顾以擅斩而罪之,果何道耶?国之政如此,将何以致乎治耶?宋自是而微矣。呜呼!自古当季世变白为黑,倒上为下,若斯之类甚众,人所不能堪,而秀发安之,抑贤矣哉!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望:怨恨)
A.亟斩于城门以徇 徇:示众
B.无一毫觖望意 望:期望
C.婴城固守 婴:环绕
D.宋自是而微矣 微:衰弱
【解析】
实词考查回归常见文言实词和课本,徇、望、婴、微,除了婴,其他都在150常见文言实词中。即使是婴也是课文《陈情表》中出现的,“祖母刘宿婴疾病”,意思与此处一致。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深入课本和基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叶秀发是为李诚之伸冤)
A.叶秀发在他父母去世后,都辞官回乡守孝,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孝心,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社会礼仪的约束。
B.桐城之战后,秀发对于议事者看不到他的忠诚,反而责怪他不能保全百姓的做法,感到非常不平,所以上书朝廷。
C.史弥远当政的时候,他向经历或了解桐城之战的人询问叶秀发的情况,听后他很赞赏秀发,并重用了秀发。
D.作者对叶秀发在那黑白颠倒的乱世所受的冤屈深表同情与愤慨,同时也对秀发安然处之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4分)
【译文】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4分。1句1分,全对得4分。)
(2)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4分)
【译文】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4分。1句1分,全对得4分。)
【解析】
文言翻译有些难度,但与教材结合密切,如阃,在《指南录后序》中就有东西二阃,另外考生要知道两个桐城不一样,前者是人,后者是地方。考查了学生对原文上下文的解读深入程度以及对课本知识的巩固程度。
9.叶秀发的“忠义”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力保桐城;为李诚之鸣冤;致仕后力劾贪墨吏;同列问疾却心系边事。(4分。每点1分)
【总体分析】
从选材看,前三次考查的是墓志铭、赠序、书信,这次考的是人物传记,分别是记叙文、夹叙夹议、议论文。江苏高考的基本题型都包含了。文本理解不难,精神内涵体现了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有正能量。文字理解也没有什么障碍。
从题型看,近两次都没有考查虚词,侧重于内容分析概括,与去年高考吻合。
【参考译文】
秀发师从吕祖谦、唐仲友,极其深入地研究性理之学,用余力写作文章,庆元丙辰年(1196年)考中进士。最初任福州长溪簿,遭遇父亲的丧事回家。服丧完了,转任庆元府学教授。任职期满后经核准升为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遭遇母亲的丧事,服丧结束,调任安庆府桐城县丞。金兵侵犯蕲、黄二州,桐城县与二州接壤,众目睽睽之下不能保全。金人的骑兵将要迫近,秀发的家人哭喊着想要避逃,秀发训斥他们说:“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的?如果我们先撤离了,那么全城的百姓怎么办呢?”于是修筑城墙、挖深护城河,每天为战备防御谋划。恰逢金人派出的间谍来到,秀发抓获了他,立刻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金人的计划失败不能够接近桐城,桐城得以保全。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降职为迪功郎。不久因追究先前的事被革去官职。秀发退居十多年,没有丝毫怨恨,唯独对李诚之的冤屈感到激愤,上书朝廷(为他)争辩。当初,诚之守卫蕲州,蕲州陷落,全城的士兵全部战死没有投降的人,诚之望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两次,拔剑自刎。议论的人不记载他的忠勇,反而责难他不能保全百姓,因此秀发(上书朝廷)为之争辩。
史弥远掌权的时候,有从桐城来的人,弥远拿秀发的事向他询问,这个人遍言秀发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的详细事迹,并且说:“我们能够活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弥远点头称许,随口问参知政事宣缯,他说的话也一样。弥远感叹说:“差点错失贤才呀!”任命他掌管高邮军。不久转任承议郎。秀发疾病发作,上书朝廷请求辞职,朝廷特升他为朝奉郎。不久秀发的病情加重,他极力弹劾贪官。人们劝他何必这样辛苦自己,秀发说:“不可以。(否则)我死了后,他们一定会残害我的百姓而逞能。”同僚来探问他的病情,秀发整理衣襟(和他们)对坐,言辞恳切地交谈钻研的边防事务,不说其他的话。他的忠义出于天性,到死没有改变就像这样。绍定庚寅年(1231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岁。
赞曰:我曾经阅读国学进士王若讷记载秀发在桐城处斩间谍的事,没有不流泪感叹的。当金人攻陷蕲州的时候,任官授爵的士大夫有的忙着叛卖降敌,像秀发这样的人,官阶不过一个县丞而已,却不顾惜妻子儿女,据守城池牢固设防,法理上应当有所褒奖,只是因为擅自处斩间谍就给他定罪,究竟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国家的政治像这样,将凭什么达到天下太平呢?宋朝从此衰弱了。唉!自古以来在变白为黑、上下颠倒的末朝,像这类情况很多,人们不能忍受,秀发却能安然处之,也是足够贤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