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伐秦,谓群臣曰:“姚泓非裕敌也,且其兄弟内叛,安能拒人,裕取关中必矣。然裕不能久留,必将南归,留子弟及诸将守之,吾取之如拾芥耳。”乃秣马砺兵,训养士卒。
壬戍旦,王镇恶至渭桥,泓出降,后秦遂亡。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迎于灞上。
冬十一月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日。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裕以次子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义真时年十二。以太尉谘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领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皆为中兵参军。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闺月,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东还大喜,乃以其子抚军大将军璝都督前锋诸军事,帅骑二万向长安。十四年春正月,夏赫连至渭阳,关中民降之者属路。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部之都复输寇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B.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C.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D.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芥,亦作“拾青”,青色是公卿官服颜色,借指高官显爵,文中指获取高官显位。
B.流户,指流落他乡的民户。又称流人、流亡、流庸、盲流等,文中指逃荒来的农民。
C.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项羽破秦后把关中分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故称。
D.都督,官名,原为监督军队之官,后发展为地方军事长官,此处当动词“统领”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王勃勃根据后秦统治者内部不够团结、相互背叛等情况,断定刘裕一定能够夺取关中。情况果然如他所料。
B.刘裕离开长安前,任命刘义真总领雍梁秦三州的诸项军事,兼任二州刺史。又安排王修、王镇恶等人辅佐他。
C.王镇恶一直被南方将领忌恨,留守关中后更被沈田子等人多次质疑不可靠,刘裕却力排众议,坚定地信任他。
D.关中百姓听说刘裕将要南归,就跑到宫门前哭诉挽留。刘裕也很伤感,劝慰了百姓,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关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2)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14.刘裕回朝不久,关中地区就再次落入夏王之手,司马光认为关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
10.D
11.A
12.C
13.(1)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
(2)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14.第一问:刘裕不信任王镇恶,使将士之间不团结。
第二问:刘裕自己不镇守关中,却让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在那里,令其防守松懈。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继续征服西北,但是,东晋的各位将领都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都不愿再留。正巧,刘穆之去世,刘裕鉴于朝中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才决定东返。
“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中“经略西北”是“留长安”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
“多不欲留”中“多”指很多人,作“不欲留”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文中指获取高官显位”错,“吾取之如拾芥耳”的意思是“我再去夺取关中就像拾一根草叶一样容易”,文中比喻取之极易。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一直被南方将领忌恨”错,文中是“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可知是从刘裕攻克长安以后,因为功劳很多才招来南方将领的忌恨的。“坚定地信任他”错,根据“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可知刘裕也不是很坚定地信任王镇恶的。
参考译文:
当初,夏王赫连勃勃听说刘裕讨伐后秦,对文武百官说:“姚泓不是刘裕的对手。而且他的兄弟们纷纷背叛,怎么还能抗拒别人?刘裕定能夺取关中。可是,刘裕自己也不会长久留在关中,最后还得回到江南,留下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在那里。那时,我再去夺取关中,就像拾一根草叶一样容易。”于是,他秣马厉兵,让士卒充分休息,加以训练。
壬戍的早上,王镇恶到了渭桥,姚泓出来投降,然后秦朝就灭亡了。九月,太尉刘裕抵达长安,王镇恶在灞上迎接。
冬天十一月的辛未(初三),东晋左仆射、军司刘穆之去世。太尉刘裕听说后,一连几天震惊悲痛,不胜哀惋。当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继续征服西北,但是,东晋的各位将领都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都不愿再留。正巧,刘穆之去世,刘裕鉴于朝中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才决定东返。刘裕任命他的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刘义真当时只有十二岁。又任命太尉谘议参军、京兆人王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兼任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都为中兵参军。在此之前,陇上流亡到关中寄居的流民,冀望东晋军队乘胜西上,光复故土。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刘裕攻克长安,王镇恶的功劳最大,所以南方的将领都忌恨王镇恶。沈田子自以为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刘裕将回建康,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能完全信任他。”刘裕说:“现在,我留你们这些文武官员、将领和精锐士卒一万人,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只能是自取灭亡。你们别再多说了。”刘裕私下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人,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三秦地区的父老,听说刘裕就要返回江南,都痛哭流涕地来到大营门前诉说。刘裕也很伤感,安慰他们说:“我接受朝廷的命令,不敢擅自停留。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闺月,夏王赫连勃勃听说东晋太尉刘裕返回江南,大喜,于是,赫连勃勃任命他的儿子、抚军大将军赫连为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领骑兵二万人直奔长安。十四年春正月,夏国抚军大将军赫连率军开到渭阳,关中前来投降的百姓在道上前后相连。
臣司马光说: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太可惜了,百年之久的敌人,千里之广的疆土,取得不易,却因一时不慎而丢掉,使丰邑、京这些古都,又重新落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