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是日,贼攻陈桥、封邱、卫州等门,而酸枣门尤急。虏箭集于城上如猬毛,士卒亦有中伤者,皆厚赏之。上遣中使劳问,降御笔褒谕,给内库酒、银碗、彩绢等以颂,将士人皆欢呼。自卯至未申间,杀贼数千。贼知守城有备,不可以攻,乃退师。因遣使随李邺请和,抵城下已昏黑矣,坚欲入城。余传令:敢辄开门者斩!竟俟明乃入。初十日,上御崇政殿,宰执起居讫,升殿奏事。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所以和者。上顾宰执,未有对者。余因请行,上不许,曰:“卿方治兵,不可。”命李税奉使,郑望之、高世则副之。余留身问所以不遣之旨,上曰:“卿性刚,不可以往。”余对曰:“今虏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然所以和者,得策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惧李棁柔懦,恐误国事也。”因为上反复具道所以不可割地,及过许金帛之意。以谓金狄之性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狯,以为之谋,必且张大声势,过有邀求,以窥中国。如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彼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与之,彼知中国无人,益肆觊觎,忧未已也。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上颇以为然。余退,巡历城中,因乞宰执分提举四壁,上命蔡淋分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而李棁是日至金人军中,果辱命。斡离不者,南向坐。棁、望之等,北面再拜,膝行而前。斡离不遣燕人王汭传道语言,谓都城破在顷刻,所以敛兵不攻者,徒以上故,存赵氏宗庙,恩莫大焉。今议和,须犒师之物: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百万匹,马、驼、驴、骡之属各以万计。尊其国主为伯父。凡燕云之人在汉者,悉归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质,乃退师。出事目一纸,付棁等达朝廷。棁唯唯,不能措一词。金人笑之,曰:“此乃一妇人女子尔。”自是有轻朝廷心。
(节选自李纲《靖康传信录》,本书记载了“靖康之变”前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所以和者
B.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所以和者
C.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所以和者
D.引使入/对出斡离不书进呈/道所以举师中国之意/闻上内禅/愿复讲和乞遣/大臣赴军前/议所以和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申,文中指未时和申时,古人用地支命名时辰。未时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
B.宰执,宰相与执政官合称,是宋元时期的政治概念。在宋代,宰执在官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中国,在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时人谓黄河流域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亦称中原。
D.北面,古代君王面南背北而坐,臣子朝见君王时要脸朝北面,后多以“北面”来指代臣子的地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金军来犯,李纲率兵力守,士气高昂,迫使金军退师讲和;金使者执意傍晚入城,被其坚决回绝。
B.李纲主动请缨担任议和使臣,却被皇帝以“方治兵”“性刚”为由拒绝,但他仍然为皇帝建言献策。
C.为加大议和筹码,李纲加强城池守备,同时李棁据理力争,但因其柔懦,终使朝廷受辱,被金轻视。
D.金人在议和当中居主导地位,不仅提出割地赔款、扣押人质的条款,还要求宋朝在地位上尊崇金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定然后能应,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上颇以为然。
(2)所以敛兵不攻者,徒以上故,存赵氏宗庙,恩莫大焉。
14.简要概括作者对当时与金国议和之举的认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
11.(3分)A(未时指下午一点钟到三点钟的时间。)
12.(3分)C(“李棁据理力争”错。)
13.(8分)(1)(4分)首先坚定立场(或确定策略),然后才能顺利应对(当前局面),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陛下审慎定夺。皇上认为我说的很正确。(每句1分。)
(2)(4分)之所以收兵不进攻,只是因为皇帝的缘故,保全赵氏皇家宗庙,对宋朝的恩惠很大啊。(每句1分)
14.(3分)①敌我力量不均等,不得不议和;
②议和必须策略得当,否则祸患无穷;
③金借议和探我虚实态度,我们应策略得当;
④金与燕勾结,虎视眈眈,窥视中原。(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