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攻赵,苏秦谓秦王曰:“臣闻明王之于其民也,博论而技艺之,是故官无乏事而力不困;于其言也,多听而时用之,是故事无败业而恶不章。臣愿王察臣之所谒,而效之于一时之用也。臣闻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则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妒其业。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今用兵终身不休,力尽不罢,赵怒必于其已邑,赵仅存哉!然而四轮之国也,今虽得邯郸,非国之长利也。意者地广而不耕,民赢不休,又严之以刑罚,则虽从而不止矣。语曰:‘战胜而国危者,物不断也。功大而权轻者,地不入也。’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故微之为著者强,察乎息民之为用者伯,明乎轻之为重者王。”秦王曰:“寡人案兵息民,则天下必为从,将以逆秦。”苏子曰:“臣有以知天下之不能为从以逆秦也。夫齐威、宣,世之贤主也,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宣王用之,后富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为齐兵困于殽塞之上,十年攘地,秦人远迹不服,而齐为虚戾。夫齐兵之所以破,韩、魏之所以仅存者,何也是则伐楚攻秦,而后受其殃也。今富非有齐威、宣之余也,精兵非有富韩劲魏之库也,而将非有田单、司马之虑也。”于是秦王解兵不出于境,诸侯休,天下安,二十九年不相攻。
(节选自《战国策 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
B.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
C.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
D.臣闻之/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论意思是普遍教导,“博”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的“博”字含义相同。
B.四轮指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交通极为便利,与现代汉语中的“四轮”一词含义不同。
C.过任指超过承担能力的责任,“任”与《论语》“任重而道远”的“任”字含义相同。
D.解兵意思是解除武装,“解”与《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的“解”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秦先阐述贤明的君王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百姓,又揭示君王统治与民心向背的必然关联,从而游说秦王放弃攻打赵国。
B.苏秦深谙秦王的政治野心,劝解秦王让百姓休养生息,因为这是明君建功立业后的一贯做法,也是以静制动的用兵法则。
C.苏秦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秦国当下就攻占赵国的邯郸,也没有长远的政治利益,因此力劝秦王量力而行,索取有度。
D.苏秦以齐国战胜而危的历史为例,巧妙地类比秦国的处境,把战事不断而国力空虚的危害分析得有理有据,利弊分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意者地广而不耕,民赢不休,又严之以刑罚,则虽从而不止矣。
(2)寡人案兵息民,则天下必为从,将以逆秦。
答案:
10.(3分)B
11.(3分)D 【解析】含义不同。“解牛”的“解”是宰杀、解剖的意思。
12.(3分)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求得而反静”,指想要得到什么反而不去强求。
13.(10分)翻译:
(1)料想土地广大而不耕种,民众疲弱而不使他们休息,又用刑罚严格地约束他们,那么虽然服从了也不会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关键词“羸”“严”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如果寡人按兵不动,使民众休养生息,那么天下各国一定推行合纵之策,将用来对抗秦国。(关键词“从”“逆”各1分,句子大意3分)
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苏秦对秦王说:“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对待他的臣民,普遍地进行教导并教给他们各种本领,因此官吏不耽误国家大事,民力不困乏;对于他们的言论,广泛听取而随时采用,因此国家的事业就不会衰败,丑恶的东西就不会显露出来。臣下希望大王详察我所陈述的主张,而在一定时机实现它的效用。臣下听说握有贵重宝器的人,不在夜间走路;承担大事的人,不应该轻敌。因此贤明的人责任重大而行为恭谨,聪明的人功劳很大而言辞和顺。所以民众不憎恨他们的尊贵,世人不嫉妒他们的功业。臣下还听说:土地广大的国家,民众争先归附;功业盖世的人,国君不再重用他;力量耗尽的民众,仁义的人不役使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反而不去强求,这是圣明君主一贯的做法;建立大的功业以后,使百姓休养生息,这是用兵的法则。如今长久用兵不知停止,民众力量用尽也不罢手,激怒赵国,一定要战服它,使它成为自己的一个邑,赵国的领土就会所存无几呀!然而赵国是个四面输泻通达的国家,如今即使得到邯郸,也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料想土地广大而不耕种,民众疲弱而不使他们休息,又用刑罚严格地约束他们,那么虽然服从了也不会长久地居住在这里。俗话说:‘打了胜仗而使国家处于危险境地,战事就会不断。功劳大而权力小,就不会取得土地。’所以超过承担能力的责任,父亲不会从儿子那里得到什么;不停止地索取,君王也不会从臣子那里得到什么。因此使微小变为显著的人力量才强大,了解使人民休养生息是为了更好役使他们的人可以做霸主,明白使小权变为重权的人可以称王。”秦王说:“如果寡人按兵不动,使民众休养生息,那么天下各国一定推行合纵之策,将用来对抗秦国。”苏秦说:“臣下有根据知道天下各国不能实现合纵来对付秦国。齐国的威王、宣王,是当代的贤明的君主,他们德高地广,国家富强而民众乐于被役使,将军勇武军队强大。齐宣王役使他们,后来逼近韩国威胁魏国,向南讨伐楚国,向西进攻秦国,秦兵被齐兵围困在殽山、函谷关之上,十年间经常侵夺秦国土地,秦国人畏惧远避而始终不服,然而齐国却弄得国空人绝。齐兵之所以被打败,韩国、魏国之所以所存无几,为什么?这都是因为讨伐楚国进攻秦国,然后自己遭受了战争的祸殃。当今各国没有齐威王、宣王富有,军队也没有齐国逼近韩国、威胁魏国时精锐强大,并且将军也没有田单、司马穰苴的谋略。”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停止用兵,不出国境,诸侯休战,天下安定,二十九年没有互相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