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刘熙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熙祚,字仲缉,武进人。父纯仁,泉州推官。熙祚举天启四年乡试。崇祯中,为兴宁知县。奸民啖断肠草,胁人财物。熙祚令赎罪者必啖多草,以是致死者勿问,弊亦止。课最,征授御史。十五年冬巡按湖南。李自成陷荆、襄,张献忠又破蕲、黄,临江欲渡。熙祚抵岳州,檄诸将分防江浒,联络偏沅、郧阳二抚形势。会贼马守应据澧州,窥常德,土寇甘明扬等助之。熙祚至常德,击斩明扬。五月还长沙。
及武昌、岳州相继陷,急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督万人守罗塘河,扼要害。而巡抚王聚奎乃撤守长沙,贼遂长驱至,聚奎率溃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璧等走湘潭,长沙不能守。先是,熙祚令蔡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不从。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熙祚单骑赴永州为城守计。未几,聚奎复走祁阳,衡州遂陷。永州士民闻之,空城逃。三王至永州,聚奎继至。越日,全彬等亦至,劫库金去。熙祚乃遣部将护三王走广西,而己返永州拒守。贼骑执之,献忠叱令跪,不跪。贼群殴之,自殿墄曳至端礼门,肤尽裂,不屈。使降将尹先民说之,终不变,见杀。事闻,追赠太常少卿,谥忠毅。
弟永祚,字叔远,由选贡生屡迁兴化同知,擒贼曾旺。后以副使知兴化府事。大清兵入城,仰药死。弟绵祚,字季延。崇祯四年进士,为吉安永丰知县。邻境九莲山,界闽、粤,贼窟其中,绵祚请会剿。贼怒,率众攻。绵祚出击,三战三捷。贼益大至,绵祚伏兵黄牛峒,大破之。积劳得疾,请告归。兄弟三人并死王事。
(《明史·刘熙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B. 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C. 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D. 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定为每三年一次,中试者称为“贡士”。
C. 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纠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不法行为。
D. 追赠,也作追封,主要是实物形式的物质追赠或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熙祚治理有方,聪明且有谋略。奸民吃断肠草来威逼人财物,刘熙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命令赎罪的奸民必须服用更多的断肠草,弊病因此得以根除。
B. 刘熙祚临危不乱,尽心匡扶社稷。外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不断逼迫,内有巡抚王聚奎弃城而逃,到处抢掠。刘熙祚奋力防守,护送诸王逃亡。
C. 刘熙祚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赴死。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永州;兵败被俘,他和部下将领都不改气节。他不屈服于贼寇的淫威,最终壮烈殉国。
D. 刘熙祚满门忠烈,为国尽忠职守。刘熙祚和弟弟刘永祚为了国家献出生命,宁死不屈。刘绵祚屡立战功,积劳成疾。兄弟三人都为王朝之事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2)越日,全彬等亦至,劫库金去。熙祚乃遣部将护三王走广西,而己返永州拒守。
14. 请结合文本,谈谈刘熙祚坚守气节的具体体现。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蔡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险要的地方,可以设置营寨来防守,不能让贼寇越过这里。”
(2)第二天,孔全彬等也到了永州,抢劫府库金银后离开。刘熙祚派兵护送桂、吉、惠三王逃往广西,自己返回永州坚守。    
14. 宁死不跪,不受威逼;惨遭殴打,坚贞不屈;不受引诱,坚守节操。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D.“避地至长沙”是状语后置句,不能分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
结合前后语境,“桂王及吉惠”为“登舟避乱”的主语,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
句子大意是:这时惠王到长沙躲避灾祸,与吉王计划逃走,刘熙祚把他们送到衡州。衡州是桂王的封地,王聚奎的军队也逃到了这里,大肆焚烧抢掠,桂王、吉王、惠王都乘船避难。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中试者称为‘贡士’”错,乡试,中试者称为“举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他和部下将领都不改气节”错误。原文“使降将尹先民说之”,可以看出尹先民已经背叛。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去,距离; 栅,名字作动词,设置营寨; 逾,越过。
(2)题得分点有:越日,第二天;走,逃跑;拒守,据险坚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需要对能够表现刘熙祚气节的内容进行筛选概括,本题的有效区间在第三段,结合文本“贼骑追执之,献忠叱令跪,不屈。贼群殴之,自殿墄曳至端礼门,肤尽裂。使降将尹先民说之,终不变,见杀”,叛贼抓住刘熙祚,献忠大声责骂命令刘熙祚跪下,刘熙祚不跪。叛贼们一起殴打他,把他从殿前的台阶上一直拖曳到端礼门,他的皮肤全部裂开,仍然不屈服。叛贼又派降将尹先民去劝说,刘熙祚最终没有变节,被叛贼杀害。每一句话为一个层次,具体理解概括出来。
参考译文:
刘熙祚,字仲缉,常州府武进人。父刘纯仁,曾经担任泉州推官。刘熙祚在天启四年乡试中举。崇祯年间担任兴宁知县。有奸民吃断肠草来威逼人财物,刘熙祚审察后命令赎罪的奸民必须服用更多的断肠草,因此致死的也不过问,弊病因此得以终止。朝廷考核政绩,他的政绩最好,因此朝廷征召授予他御史的官职。崇祯十五年冬,刘熙祚巡察湖南。李自成攻陷荆州、襄阳,张献忠攻破蕲州、黄州,准备渡江。刘熙祚抵达岳州,用檄文命令各个将领分别防御江边,联系偏沅、郧阳二抚的势力。恰逢贼寇马守应占据澧州,伺机图谋常德,当地贼寇甘明杨等协助马守应。刘熙祚赶到常德,斩杀甘明杨,五月回到长沙。
等到武昌、岳州相继陷落,刘熙祚紧急命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率领万人守卫罗塘河,控制要害。但巡抚王聚奎却撤离长沙守军,贼寇长驱直入,王聚奎率领败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璧等逃往湘潭,长沙失陷。在此之前,刘熙祚命令蔡道宪招募士兵,招募到五千名壮丁进行训练,都能作战。到这时他亲自率领这支军队,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守罗塘河。王聚奎得知流贼逼近,非常害怕。蔡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险要的地方,可以设置营寨来防守,不能让贼寇越过这里。”王聚奎不听从。这时惠王到长沙躲避灾祸,与吉王计划逃走,刘熙祚把他们送到衡州。衡州是桂王的封地,王聚奎的军队也逃到了这里,大肆焚烧抢掠,桂王、吉王、惠王都乘船避难。刘熙祚独自骑行奔赴永州为守城出谋划策。不久,王聚奎又逃往祁阳,衡州失守。永州士民听说后纷纷逃亡,永州成为空城。桂、吉、惠三王至永州,王聚奎随即而至。第二天,孔全彬等也到了永州,抢劫府库金银后离开。刘熙祚派兵护送桂、吉、惠三王逃往广西,自己返回永州坚守。叛贼抓住刘熙祚,献忠大声责骂命令刘熙祚跪下,刘熙祚不跪。叛贼们一起殴打他,把他从殿前的台阶上一直拖曳到端礼门,他的皮肤全部裂开,仍然不屈服。叛贼又派降将尹先民去劝说,刘熙祚最终没有变节,被叛贼杀害。他的事迹被朝廷听说,朝廷追赠他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毅。
刘熙祚的弟弟刘永祚,字叔远,从贡生多次升官做了兴化同知,擒拿贼寇曾旺。之后凭借副使身份管理兴化府。大清兵攻入兴化,刘永祚服毒自杀。刘熙祚的弟弟刘绵祚,字季延。考中崇祯四年进士,担任吉安永丰知县。邻境九莲山,是闽、粤的边界,贼寇聚居在山中,刘绵祚请求派兵会剿。贼寇发怒,率众人攻打。刘绵祚率兵出击,连战告捷。贼寇更加蜂拥而至,刘绵祚在黄牛峒埋伏,大破贼寇。刘绵祚积劳成疾,请求告老回乡。兄弟三人都为王朝大事而死。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体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吕大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费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徐光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黄孔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张居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开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大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明史·金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马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万元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胡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徐九思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世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杨守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林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熊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太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邹维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敬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诈疾平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金兴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朱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任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魏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齐之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赵南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翁大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程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